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1.1 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 第8-10页 |
1.2 GS 同工酶分布及其功能 | 第10-11页 |
1.3 GS 同工酶与作物氮素利用 | 第11-12页 |
1.4 影响GS 同工酶表达的因素 | 第12-15页 |
2 引言 | 第15-1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3.1 试验设计、试剂与仪器 | 第16-17页 |
3.1.1 水培试验 | 第16页 |
3.1.2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第16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16-17页 |
3.1.4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7-22页 |
3.2.1 总RNA 的提取和鉴定 | 第17页 |
3.2.1.1 Trizol 法提取总RNA | 第17页 |
3.2.1.2 RNA 定量定性鉴定 | 第17页 |
3.2.2 GS 基因的克隆 | 第17-19页 |
3.2.2.1 GS1 基因的克隆 | 第18页 |
3.2.2.2 GS2 基因的克隆 | 第18-19页 |
3.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9页 |
3.2.4 半定量试验 | 第19-20页 |
3.2.5 酶粗提取液制备 | 第20页 |
3.2.6 GS 活性测定 | 第20-21页 |
3.2.7 GS 同工酶活性测定 | 第21页 |
3.2.8 可溶蛋白含量测定 | 第21页 |
3.2.9 western-blot 测定GS 同工酶亚基表达 | 第21-2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43页 |
4.1 GS1 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22-24页 |
4.2 GS2 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24-27页 |
4.3 GS 基因序列的同源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 | 第27-32页 |
4.4 氮素形态对苗期小麦GS 基因转录动态的影响 | 第32-36页 |
4.4.1 RNA 质量鉴定 | 第32-33页 |
4.4.2 | 第33-35页 |
4.4.2.1 氮素形态对叶片GS1 基因表达的动态影响 | 第33-34页 |
4.4.2.2 氮素形态对叶片GS2 基因表达的动态影响 | 第34-35页 |
4.4.3 氮素形态对根系GS1 基因表达的动态影响 | 第35-36页 |
4.5 氮素形态对苗期小麦GS 同工酶活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4.5.1 氮素形态对苗期小麦叶片GS 同工酶活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4.5.2 氮素形态对苗期小麦根系 GS 同工酶表达的影响 | 第38页 |
4.6 氮素形态对苗期GS 同工酶亚基组成的影响 | 第38-40页 |
4.6.1 氮素形态对苗期叶片GS 同工酶亚基组成的动态影响 | 第38-39页 |
4.6.2 氮素形态对苗期根系GS 同工酶亚基组成的动态影响 | 第39-40页 |
4.7 氮素形态对小麦苗期GS 活性动态的影响 | 第40-41页 |
4.7.1 氮素形态对小麦苗期叶片GS 活性动态影响 | 第40-41页 |
4.7.2 氮素形态对小麦苗期根系GS 活性动态影响 | 第41页 |
4.8 氮素形态对苗期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41-43页 |
4.8.1 氮素形态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影响 | 第41-42页 |
4.8.2 氮素形态对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影响 | 第42-43页 |
5 结语与讨论 | 第43-47页 |
5.1 小麦GS 基因分析 | 第43-44页 |
5.2 氮素形态对GS1 和GS2 表达的调控 | 第44-45页 |
5.3 叶片和根中GS 同工酶与可溶性蛋白的关系 | 第45-46页 |
5.4 小麦叶片和根部GS 亚基表达的差异分析 | 第46页 |
5.5 GS 同工酶的鉴定及进一步研究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英文摘要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