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1 媒介权力概述 | 第15-21页 |
1.1 媒介权力的界定 | 第15-17页 |
1.1.1 权力与话语 | 第15页 |
1.1.2 媒介、大众传媒与媒介社会 | 第15-17页 |
1.1.3 媒介权力 | 第17页 |
1.2 媒介权力的基础 | 第17-21页 |
1.2.1 媒介权利 | 第18-19页 |
1.2.2 媒介公信力 | 第19-21页 |
2 媒介权力的异化 | 第21-42页 |
2.1 媒介权力异化的内涵 | 第21-28页 |
2.1.1 异化概念 | 第21页 |
2.1.2 公共领域、公共利益与媒介权力的公共指向 | 第21-23页 |
2.1.3 "权力的媒介"与"媒介的权力" | 第23-26页 |
2.1.4 社会转型期媒介权力公共性的缺失 | 第26-28页 |
2.2 当前我国媒介权力异化的表现及其成因与危害 | 第28-40页 |
2.2.1 媒介权力"寻租" | 第28-31页 |
2.2.2 媒介"话语暴力" | 第31-35页 |
2.2.3 媒介越权"审判" | 第35-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3 媒介权力的制约 | 第42-55页 |
3.1 媒介规制路径——对媒介权力的政策约束及法律监管 | 第42-47页 |
3.1.1 对大众传媒实行差异化监管 | 第43-45页 |
3.1.2 加快新闻立法进程 | 第45-47页 |
3.2 媒介自律路径——对媒介权力主体的职业道德约束 | 第47-52页 |
3.2.1 以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为指针切实加强媒介自律 | 第48-49页 |
3.2.2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采编权独立 | 第49-50页 |
3.2.3 设立新闻督查及评议制度 | 第50-51页 |
3.2.4 强化媒介伦理道德教育 | 第51-52页 |
3.3 媒介批评路径 | 第52-55页 |
3.3.1 我国媒介批评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 第52-53页 |
3.3.3 当前我国开展媒介批评的意义与立足点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