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概述 | 第12-16页 |
1.2 论文内容的组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横向剪切干涉的基本理论 | 第17-34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横向剪切干涉的特点 | 第17-19页 |
2.3 横向剪切干涉强度的理论 | 第19-20页 |
2.4 横向剪切干涉仪 | 第20-24页 |
2.4.1 平板剪切干涉仪 | 第20-21页 |
2.4.2 基于Mach-Zehnder干涉仪的横向剪切干涉仪 | 第21页 |
2.4.3 位相型Ronchi光栅横向剪切干涉仪 | 第21-24页 |
2.5 多重光束剪切干涉仪 | 第24-26页 |
2.6 相移原理 | 第26-28页 |
2.7 波前重建算法 | 第28-32页 |
2.7.1 区域法 | 第28-30页 |
2.7.2 模式法 | 第30-32页 |
2.8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SLM)的横向剪切干涉系统 | 第34-41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SLM横向剪切干涉系统 | 第34页 |
3.3 TN-LCSLM工作原理 | 第34-36页 |
3.4 基于SLM的横向剪切干涉原理 | 第36-39页 |
3.5 实验装置和步骤 | 第39-40页 |
3.6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二维波前重建 | 第41-53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差分相位数据的预处理 | 第41-43页 |
4.3 单剪切量波前重建 | 第43-44页 |
4.4 双剪切量波前重建 | 第44-45页 |
4.5 数值模拟 | 第45-48页 |
4.6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48-50页 |
4.7 实验 | 第50-5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基于傅里叶模式展开的多剪切量波前重建 | 第53-66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算法原理 | 第53-56页 |
5.3 误差传播 | 第56-58页 |
5.4 理想环境下的波前重建 | 第58-60页 |
5.5 噪声环境下的波前重建 | 第60-61页 |
5.6 不连续位相分布的波前重建 | 第61-62页 |
5.7 验证算法的抗噪声能力 | 第62-63页 |
5.8 实验结果 | 第63-65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一种弥补频率响应缺陷的新算法 | 第66-76页 |
6.1 引言 | 第66页 |
6.2 剪切干涉系统的频率相应 | 第66-68页 |
6.3 算法原理 | 第68-70页 |
6.4 数值模拟 | 第70-73页 |
6.4.1 理想环境下的模拟 | 第71-73页 |
6.4.2 噪声环境下的模拟 | 第73页 |
6.5 实验 | 第73-75页 |
6.6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一种消除倾斜误差的二维波前重建方法 | 第76-84页 |
7.1 引言 | 第76页 |
7.2 产生倾斜误差的原因 | 第76-77页 |
7.3 改进的多剪切量重建算法原理 | 第77-79页 |
7.4 数值模拟 | 第79-82页 |
7.4.1 理想环境下的模拟 | 第79-80页 |
7.4.2 噪声环境下的模拟 | 第80-82页 |
7.5 实验结果 | 第82-83页 |
7.6 总结 | 第83-8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84-87页 |
8.1 总结 | 第84-85页 |
8.2 有待继续的工作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