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装饰美术论文

探究城市主题文化与公共装饰艺术的融合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城市发展的需要第9页
        1.1.2 学科发展的需要第9-10页
    1.2 研究基础第10-11页
        1.2.1 理论基础第10-11页
        1.2.2 现实基础第11页
    1.3 研究方法、目的、思路第11-13页
第二章 城市主题文化与公共装饰艺术的概述第13-27页
    2.1 城市主题文化的概述第13-19页
        2.1.1 城市主题文化的相关概念第13-15页
        2.1.2 城市主题文化的构成要素第15页
        2.1.3 城市主题文化的特征第15-17页
        2.1.4 城市主题文化的功能第17-19页
    2.2 公共装饰艺术的概述第19-26页
        2.2.1 公共装饰艺术的相关概念第19-21页
        2.2.2 公共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第21页
        2.2.3 公共装饰艺术的类型第21-24页
        2.2.4 公共装饰艺术的特征第24-25页
        2.2.5 公共装饰艺术的功能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城市主题文化与公共装饰艺术融合的影响因素第27-38页
    3.1 城市主题文化与公共装饰艺术融合的物质要素第27-34页
        3.1.1 形态要素第27-29页
        3.1.2 色彩要素第29-30页
        3.1.3 材质要素第30-31页
        3.1.4 新媒体艺术要素第31-34页
    3.2 城市主题文化与公共装饰艺术融合的精神要素第34-37页
        3.2.1 社会文化要素第34-36页
        3.2.2 审美视觉要素第36-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城市主题文化与公共装饰艺术融合的原则第38-52页
    4.1 城市主题文化与公共装饰艺术的融合问题第38-40页
        4.1.1 主题文化缺失下的公共装饰艺术六十年第38-39页
        4.1.2 强势文化影响下公共装饰艺术的文化迷失第39-40页
    4.2 城市主题文化与公共装饰艺术的融合原则第40-45页
        4.2.1 突出主题性原则第40页
        4.2.2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40-42页
        4.2.3 地域文化性的原则第42-43页
        4.2.4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3-44页
        4.2.5 突出多元化的设计原则第44-45页
    4.3 以具体实例解析城市主题文化与公共装饰艺术的融合方法第45-51页
        4.3.1 上海世博园规划实例解析第45-48页
        4.3.2 美国66号公路实例解析第48-50页
        4.3.3 对案例解析及研究课题的小结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主题文化与公共装饰艺术的融合第52-63页
    5.1 北京前门大街规划项目实例第52-55页
        5.1.1 实例的项目背景分析第52-53页
        5.1.2 案例中城市主题文化与公共装饰艺术的融合第53-55页
    5.2 分析实际参与的设计项目——什刹海休闲区标识导引系统设计第55-62页
        5.2.1 项目背景第55-56页
        5.2.2 项目文化分析第56-57页
        5.2.3 项目设计说明第57-59页
        5.2.4 打造智能景区服务体系第59-62页
    5.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图和表目录第66-70页
附录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威妥玛与19世纪中英关系
下一篇:关于日语自他同形动词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