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页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实践意义第13-14页
    1.3 文献综述第14-19页
        1.3.1 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内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3 国内外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比较第17-19页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2章 大学生诚信教育理论概述第20-26页
    2.1 诚信的内涵分析第20-23页
        2.1.1 中西方传统诚信的内涵第20-22页
        2.1.2 现代诚信的内涵第22-23页
    2.2 大学生诚信教育内涵与特点第23-25页
        2.2.1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涵义第23-24页
        2.2.2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特点第24-25页
    2.3 诚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25-26页
第3章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及诚信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第26-38页
    3.1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调查研究第26-28页
        3.1.1 调查问卷编制第26-27页
        3.1.2 研究对象确定第27页
        3.1.3 调查结果分析第27-28页
    3.2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及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第28-30页
        3.2.1 大学生对诚信的认同度高第28-29页
        3.2.2 大部分高校建立了部分诚信教育制度第29-30页
    3.3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0-34页
        3.3.1 知行不一,理想与现实相背离第30-31页
        3.3.2 诚信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31-32页
        3.3.3 对诚信教育重视力度不够第32页
        3.3.4 诚信教育内容不系统第32-33页
        3.3.5 诚信教育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第33-34页
    3.4 转型期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和诚信教育缺失原因分析第34-38页
        3.4.1 传统诚信观念存在内在缺陷第34页
        3.4.2 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第34-35页
        3.4.3 大学生自身品德发展的矛盾性第35页
        3.4.4 诚信教育环境尚未完全形成第35-36页
        3.4.5 大学生信用管理体系和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第36-38页
第4章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运行机制的建构研究第38-49页
    4.1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第38-40页
        4.1.1 主体性原则第38页
        4.1.2 实践性原则第38-39页
        4.1.3 全面系统原则第39页
        4.1.4 循序渐进原则第39页
        4.1.5 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原则第39-40页
        4.1.6 与时俱进与针对性原则第40页
    4.2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第40-42页
        4.2.1 宣传诚信第41页
        4.2.2 培养诚信第41页
        4.2.3 践行诚信第41-42页
        4.2.4 评价诚信第42页
    4.3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第42-49页
        4.3.1 加强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第42-43页
        4.3.2 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第43-45页
        4.3.3 拓展和创新诚信教育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第45-46页
        4.3.4 建设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和评价机制第46-48页
        4.3.5 建设大学生自觉践行诚信的实践机制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 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第53-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2腐蚀玻璃钢的数值模拟及寿命预测
下一篇:亚里士多德论公正与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