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1.2.1 家庭碳排放与家庭交通碳排放 | 第17-18页 |
1.2.2 城市家庭出行行为影响参数 | 第18-19页 |
1.2.3 城市交通碳排放影响参数 | 第19-20页 |
1.2.4 交通方式碳排放量 | 第20-21页 |
1.2.5 相关研究综述总结分析 | 第21-2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对象 | 第2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3.2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3-2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家庭通勤碳排放基本理论 | 第27-40页 |
2.1 家庭通勤碳排放的概念 | 第27-30页 |
2.1.1 家庭通勤碳排放定义 | 第27-28页 |
2.1.2 家庭通勤碳排放计算 | 第28-29页 |
2.1.3 交通方式碳排放因子 | 第29-30页 |
2.2 家庭通勤碳排放影响因素选取 | 第30-34页 |
2.2.1 社会-经济属性指标分析 | 第30-32页 |
2.2.2 家庭属性指标分析 | 第32-34页 |
2.3 影响参数的数据库建立 | 第34-36页 |
2.3.1 软件选取 | 第34-35页 |
2.3.2 数据库搭建 | 第35-36页 |
2.4 家庭通勤碳排放模型选择 | 第36-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家庭通勤碳排放相关数据调查 | 第40-50页 |
3.1 调查分析 | 第40-45页 |
3.1.1 调查城市选取及特征 | 第40-41页 |
3.1.2 调查点的选取 | 第41-42页 |
3.1.3 调查方法及问卷内容的设计 | 第42-45页 |
3.2 数据调查结果与处理方法 | 第45-49页 |
3.2.1 问卷回收及问题处理 | 第45页 |
3.2.2 数据计算与处理方法 | 第45-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西安市家庭通勤碳排放模型构建 | 第50-80页 |
4.1 家庭通勤碳排放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 第50-67页 |
4.1.1 社会—经济数据 | 第50-54页 |
4.1.2 家庭属性数据 | 第54-61页 |
4.1.3 家庭通勤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 | 第61-65页 |
4.1.4 家庭通勤碳排放空间 TIN 数模图 | 第65-67页 |
4.2 家庭通勤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70页 |
4.2.1 社会—经济属性与家庭通勤碳排放的规律分析 | 第67-68页 |
4.2.2 家庭属性与家庭通勤碳排放的规律分析 | 第68-70页 |
4.3 家庭通勤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模型 | 第70-72页 |
4.4 家庭通勤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模型 | 第72-77页 |
4.5 模型结果分析讨论 | 第77-78页 |
4.6 家庭通勤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聚类分析 | 第78-7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西安市降低城市交通碳排放政策建议 | 第80-85页 |
5.1 降低西安市家庭通勤碳排放的措施 | 第80-84页 |
5.1.1 出台低碳交通政策 | 第80-81页 |
5.1.2 科学规划西安市城区用地 | 第81-82页 |
5.1.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第82-83页 |
5.1.4 建立低碳交通建设管理体系 | 第83-84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8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5-86页 |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86-87页 |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与发表学术论文 | 第95-96页 |
参与项目 | 第95页 |
发表学术文章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录 | 第97-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