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电影的市场化历程与类型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4-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3-19页 |
| 一、 概念的界定及探讨的问题 | 第13-17页 |
| (一) 什么是商业电影 | 第13-14页 |
| (二) 电影的商业性与电影本性 | 第14-15页 |
| (三) 类型研究与商业电影 | 第15-17页 |
| 二、 研究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 第一章 中国早期电影类型与商业电影传统 | 第19-33页 |
| 一、 中国早期商业电影的萌芽与市场形成 | 第19-21页 |
| 二、 中国早期商业电影的题材样式与市场选择 | 第21-24页 |
| 三、 中国早期商业类型电影的成熟与市场启示 | 第24-29页 |
| (一) 古装片浪潮的形成 | 第25-27页 |
| (二) 武侠片浪潮的兴起 | 第27-28页 |
| (三) 武侠神怪片的泛滥 | 第28-29页 |
| 四、 中国早期商业电影与传统营销观念 | 第29-33页 |
| 第二章 中国新时期商业电影与电影市场化改革 | 第33-57页 |
| 一、 电影体制的改革与商业电影观念的复苏 | 第33-37页 |
| (一) 电影体制改革及电影市场化转型 | 第33-36页 |
| (二) 商业电影观念的复苏与电影娱乐功能的回归 | 第36-37页 |
| 二、 新时期商业电影创作热潮与类型分析 | 第37-50页 |
| (一) 武打功夫片热潮 | 第37-41页 |
| (二) 喜剧片热潮 | 第41-47页 |
| (三) 刑侦破案片热潮 | 第47-48页 |
| (四) 爱情片热潮 | 第48-50页 |
| 三、 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商业电影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第50-57页 |
| (一) 建构商业电影的评价体系 | 第50-52页 |
| (二)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制片厂制度 | 第52-57页 |
| 第三章 新世纪商业大片与电影市场体系建设 | 第57-95页 |
| 一、 商业大片的崛起与生成语境 | 第57-61页 |
| (一) 商业大片的概念与模式 | 第57-59页 |
| (二) 商业大片的出现与时代背景 | 第59-61页 |
| 二、 商业大片的类型样式及其创新 | 第61-83页 |
| (一) 古装武侠大片 | 第61-67页 |
| (二) 现当代历史题材大片 | 第67-74页 |
| (三) 主旋律大片 | 第74-83页 |
| 三、 商业大片的观念革新与电影产业化推进 | 第83-95页 |
| (一) 商业大片在新世纪商业电影中的作用及影响 | 第83-85页 |
| (二) 商业大片的局限与产业结构调整 | 第85-95页 |
| 第四章 中国商业电影的观众本体与市场化生存 | 第95-107页 |
| 一、 既了解受众又适应受众 | 第95-99页 |
| 二、 既超越受众又提高受众 | 第99-102页 |
| 三、 掌握受众反馈创造新的适应 | 第102-107页 |
| 第五章 中国商业电影的全球化策略与市场化运作 | 第107-123页 |
| 一、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互融 | 第107-113页 |
| 二、 商业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 | 第113-116页 |
| 三、 立足本土放眼全球 | 第116-118页 |
| 四、 整合营销全面推广 | 第118-123页 |
| 结语:问题与展望 | 第123-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7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