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代码克隆扩展分析及管理技术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问题分析第13-14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14-16页
    1.5 篇章结构第16-17页
第2章 相关研究工作第17-32页
    2.1 代码克隆术语约定第17-19页
    2.2 代码克隆检测和识别技术研究第19-27页
        2.2.1 基本克隆检测第19-22页
        2.2.2 结构克隆识别第22-23页
        2.2.3 克隆数据可视化及查询第23-25页
        2.2.4 代码克隆演化分析第25-27页
        2.2.5 克隆差异识别及汇总第27页
    2.3 代码克隆经验研究第27-30页
        2.3.1 克隆代码对外部质量的影响第27-28页
        2.3.2 克隆代码的变化一致性第28页
        2.3.3 克隆代码的稳定性第28页
        2.3.4 克隆代码的设计意图第28-29页
        2.3.5 克隆演化规律第29页
        2.3.6 开发者对待克隆代码的态度第29-30页
    2.4 代码克隆管理技术和方法研究第30页
        2.4.1 克隆代码的移除第30页
        2.4.2 克隆代码的关联编辑和自动同步第30页
    2.5 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问题分析和研究框架第32-38页
    3.1 问题分析第32-35页
    3.2 研究框架第35-38页
第4章 结构克隆的分析与可视化第38-59页
    4.1 方法介绍第38-39页
    4.2 基本克隆检测第39-45页
        4.2.1 技术指标第40-41页
        4.2.2 研究示例第41-43页
        4.2.3 代码预处理第43-44页
        4.2.4 克隆检测第44-45页
    4.3 基于区域密度的结构克隆识别第45-47页
    4.4 基于FDA的结构克隆数据可视化第47-48页
    4.5 实验研究第48-57页
        4.5.1 实验设置第48-49页
        4.5.2 实验结果第49-55页
        4.5.3 实验讨论第55-57页
    4.6 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代码克隆的深层原因分析第59-84页
    5.1 克隆代码的生命周期模型第59-61页
        5.1.1 暂态克隆和基线克隆第60页
        5.1.2 已移除的克隆第60页
        5.1.3 偶然克隆第60-61页
        5.1.4 克隆引入的场景第61页
        5.1.5 克隆存续的场景第61页
    5.2 调研整体设计第61-65页
        5.2.1 调研目标第61-62页
        5.2.2 案例研究对象第62-63页
        5.2.3 调研步骤第63-65页
    5.3 调研过程第65-72页
        5.3.1 代码分析第65-68页
        5.3.2 问卷设计第68-72页
        5.3.3 调查过程第72页
    5.4 调研结果分析第72-80页
        5.4.1 开发者对待克隆的态度第72页
        5.4.2 克隆引入的原因第72-74页
        5.4.3 从暂态克隆到基线克隆第74-76页
        5.4.4 基线克隆的移除和持续第76-78页
        5.4.5 偶然克隆第78-80页
    5.5 对克隆管理的启示第80-82页
        5.5.1 上下文相关的克隆管理第80-81页
        5.5.2 克隆移除的关键时间节点第81-82页
        5.5.3 寻找改善克隆实践的杠杆解第82页
    5.6 小结第82-84页
第6章 按需定制的代码克隆监控第84-106页
    6.1 问题分析第84-87页
        6.1.1 案例场景第84-85页
        6.1.2 以开发者和相关涉众为中心第85-86页
        6.1.3 克隆事件的在线监控第86页
        6.1.4 克隆管理的上下文感知第86-87页
    6.2 代码克隆事件监控系统第87-89页
    6.3 代码克隆监控信息模型第89-92页
    6.4 代码克隆事件监控语言第92-97页
        6.4.1 CCEML语法第92-95页
        6.4.2 CCEML范例第95-97页
    6.5 案例研究第97-105页
        6.5.1 研究目标第97-98页
        6.5.2 实现方案第98-99页
        6.5.3 实验过程和结果第99-104页
        6.5.4 实验讨论第104-105页
    6.6 小结第105-106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6-109页
    7.1 主要内容回顾第106-107页
    7.2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107-108页
    7.3 下一步的工作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5页
附录A 代码克隆原因调研问卷第115-120页
附录B CCEML语法文件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适应系统的统计性质研究
下一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27a-3p诊断胰腺癌的效能评价与MYOF在胰腺癌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