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号处理论文

经穴电信号特性分析与分类算法研究

作者简介第2-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2 相关技术及研究进展第15-18页
        1.2.1 经穴电信号特性分析技术第15-17页
        1.2.2 经穴电信号的模式分类技术第17-18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第18-20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20-23页
第二章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经穴电信号预处理研究第23-37页
    2.1 经穴电信号采集及快速滤波第23-27页
        2.1.1 经穴电信号的产生原理第23-24页
        2.1.2 经穴电信号的采集及干扰第24-25页
        2.1.3 经穴电信号的快速滤波处理第25-27页
    2.2 卡尔曼滤波器的设计及应用第27-30页
        2.2.1 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7-28页
        2.2.2 基于新息过程的卡尔曼滤波求解第28-29页
        2.2.3 经穴电信号的卡尔曼滤波实验及分析第29-30页
    2.3 基于鲁棒卡尔曼滤波器的经络电信号辨识第30-35页
        2.3.1 不确定模型的构建第30-31页
        2.3.2 系统辨识模型参数的估计第31-32页
        2.3.3 经穴电信号模型参数的估计第32-33页
        2.3.4 实验比较及分析第33-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35-37页
第三章 经穴电信号的时频特性分析第37-66页
    3.1 SFTF变换第37-46页
        3.1.1 Fourier变换第37-39页
        3.1.2 STFT变换第39-41页
        3.1.3 窗函数及窗口宽度的选择第41-43页
        3.1.4 经穴电信号的STFT及其实现第43-46页
    3.2 小波变换算法第46-52页
        3.2.1 小波变换第46-47页
        3.2.2 Morlet小波第47页
        3.2.3 连续Morlet小波变换第47-48页
        3.2.4 连续小波变换的性质第48-50页
        3.2.5 经穴电信号的小波变换分析第50-52页
    3.3 Wigner分布第52-57页
        3.3.1 定义第52-53页
        3.3.2 WVD的性质第53-54页
        3.3.3 WVD的缺点第54页
        3.3.4 Wigner分布的实现第54-55页
        3.3.5 交叉干扰项行为第55页
        3.3.6 经穴电信号的Wigner分布第55-57页
    3.4 动态时频分析第57-63页
        3.4.1 基于Gabor变换的动态时频分析第57页
        3.4.2 基于小波熵的动态时频分析第57-61页
        3.4.3 实验分析第61-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四章 经穴电信号的高阶谱分析第66-94页
    4.1 高阶矩与高阶累积量第67-70页
        4.1.1 高阶矩与高阶累积量的定义第67-69页
        4.1.2 高阶矩与高阶累积量的性质第69-70页
    4.2 高阶谱第70-86页
        4.2.1 高阶谱的定义第70-71页
        4.2.2 双谱的性质第71-72页
        4.2.3 双谱的估计算法第72-75页
        4.2.4 1(1/2)切片谱算法第75-76页
        4.2.5 经穴电信号的双谱及切片谱分析第76-86页
    4.3 Wigner时变高阶谱第86-91页
        4.3.1 Wigner时变高阶谱的定义第86-88页
        4.3.2 Wigner双谱对角切片算法第88-89页
        4.3.3 经穴电信号的Wigner时变高阶谱分析第89-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91-94页
第五章 经穴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第94-112页
    5.1 替代数据法第94-98页
        5.1.1 零假设与生成替代数据第95-96页
        5.1.2 检验统计量第96-97页
        5.1.3 经穴电信号的非线性检测第97-98页
    5.2 相空间重构第98-104页
        5.2.1 时间延迟τ的确定第99-100页
        5.2.2 嵌入维数的确定第100-101页
        5.2.3 经穴电信号的相空间重构第101-104页
    5.3 混沌特征量第104-107页
        5.3.1 关联维第104-105页
        5.3.2 Lyapunov指数第105-106页
        5.3.3 近似熵第106-107页
    5.4 实验分析第107-109页
    5.5 本章小结第109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第六章 基于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的经穴电信号分类算法研究第112-136页
    6.1 BP神经网络第113-118页
        6.1.1 BP神经网络基本理论第114-117页
        6.1.2 BP算法的不足与改进第117-118页
    6.2 进化神经网络第118-120页
        6.2.1 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权值第118-119页
        6.2.2 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结构第119-120页
    6.3 量子进化神经网络第120-121页
    6.4 SVM支持向量机第121-124页
        6.4.1 线性可分SVM第122-123页
        6.4.2 近似线性可分SVM第123页
        6.4.3 非线性SVM第123-124页
    6.5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SVM参数优化第124-127页
        6.5.1 粒子群算法第124-126页
        6.5.2 基于PSO的SVM参数优化算法第126-127页
    6.6 实验分析第127-132页
    6.7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33-13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6-140页
    7.1 工作总结第136-138页
    7.2 工作展望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速率码的编译码及其在中继与认知网络中的应用
下一篇:聚氨酯金属屋面板力学性能及其对屋盖结构风振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