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1.1 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 | 第9页 |
1.2 铁矿石烧结烟气的排放 | 第9-14页 |
1.2.1 烧结烟气污染物的产生与危害 | 第9-11页 |
1.2.2 烧结烟气的主要特点 | 第11-12页 |
1.2.3 烧结烟气排放标准 | 第12-14页 |
1.3 烧结烟气治理现状 | 第14-16页 |
1.3.1 烧结烟气脱硫现状 | 第14-15页 |
1.3.2 烧结烟气脱硝现状 | 第15-16页 |
1.3.3 其他污染物的治理现状 | 第16页 |
1.4 烟气循环烧结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6-24页 |
1.4.1 EOS工艺 | 第17-19页 |
1.4.2 LEEP工艺 | 第19-20页 |
1.4.3 EPOSINT工艺 | 第20-22页 |
1.4.4 区域性烟气循环工艺 | 第22-24页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2 烟气循环烧结过程中SO_2行为的研究 | 第26-35页 |
2.1 烧结原料对SO_2的吸收作用 | 第26-30页 |
2.1.1 干燥烧结原料对SO_2的吸收作用 | 第27-28页 |
2.1.2 含水烧结原料对SO_2的吸收作用 | 第28-30页 |
2.2 高温带烧结矿对SO_2的吸收作用 | 第30-32页 |
2.3 烟气循环烧结试验中SO_2的行为特点 | 第32-33页 |
2.3.1 原料性能 | 第32-33页 |
2.3.2 SO_2含量变化对烧结矿中残余S含量的影响 | 第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烟气循环烧结过程中NO_x行为的研究 | 第35-46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3.2 燃烧带中NO_x的行为 | 第36-40页 |
3.2.1 氧气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2 一氧化碳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氮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4 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烧结矿带中NO_x的行为 | 第40-45页 |
3.3.1 低温环境氮氧化物的行为 | 第41-42页 |
3.3.2 中温环境氮氧化物的行为 | 第42-43页 |
3.3.3 高温环境氮氧化物的行为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烟气循环烧结过程中SO_2/NO_x/CO_x的排放规律 | 第46-74页 |
4.1 原料性能 | 第46-48页 |
4.1.1 含铁原料、熔剂和燃料 | 第46-48页 |
4.1.2 循环气体 | 第48页 |
4.2 烧结杯试验方法 | 第48-51页 |
4.2.1 试验流程及设备 | 第48-50页 |
4.2.2 评价指标 | 第50-51页 |
4.3 常规烧结烟气特征 | 第51-52页 |
4.4 循环烟气成分对烟气中SO_2/NO_x/CO_x排放的影响 | 第52-70页 |
4.4.1 氧气含量的影响 | 第53-56页 |
4.4.2 一氧化碳含量的影响 | 第56-61页 |
4.4.3 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 | 第61-64页 |
4.4.4 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 | 第64-67页 |
4.4.5 水蒸汽含量的影响 | 第67-70页 |
4.5 循环烟气温度对SO_2/NO_x/CO_x排放的影响 | 第70-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