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3 评价 | 第13-14页 |
1.3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有关概念界定 | 第14页 |
1.3.2 研究理论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现状及激励机制问题探讨 | 第17-27页 |
2.1 国内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7-21页 |
2.1.1 国内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现状 | 第17-19页 |
2.1.2 国内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2.2 国外高校社会服务的现状及启示 | 第21-24页 |
2.2.1 国外高校社会服务的现状 | 第21-23页 |
2.2.2 国外高校社会服务的启示 | 第23-24页 |
2.3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激励机制相关问题分析 | 第24-27页 |
2.3.1 满足内外部需求是激励的基础 | 第25页 |
2.3.2 改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激励的重点 | 第25-26页 |
2.3.3 建立内外部激励机制是激励的核心 | 第26-27页 |
第3章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激励机制的个案研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个案 | 第27-39页 |
3.1 宁德师范学院开展社会服务概况 | 第27-29页 |
3.1.1 宁德师范学院开展社会服务内容概述 | 第27-28页 |
3.1.2 宁德师范学院开展社会服务优势和特点 | 第28-29页 |
3.2 宁德师范学院开展社会服务问卷调查分析 | 第29-36页 |
3.2.1 研究设计 | 第29-30页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0-36页 |
3.3 个案研究小结 | 第36-39页 |
3.3.1 宁德师范学院社会服务缺乏激励机制 | 第37页 |
3.3.2 改善保健因素是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条件 | 第37-38页 |
3.3.3 改善激励因素是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途径 | 第38-39页 |
第4章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应用 | 第39-54页 |
4.1 激励机制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第39-41页 |
4.1.1 系统性原则 | 第39页 |
4.1.2 科学性原则 | 第39-40页 |
4.1.3 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统一原则 | 第40页 |
4.1.4 以人为本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 第40-41页 |
4.2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激励机制构建的路径选择 | 第41-43页 |
4.2.1 正向激励 | 第41-42页 |
4.2.2 负向激励 | 第42-43页 |
4.3 激励机制在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 第43-54页 |
4.3.1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激励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4.3.2 外部激励机制的应用 | 第45-48页 |
4.3.3 内部激励机制的应用 | 第48-54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4-5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宁德师范学院师生参与社会服务状况问卷调查 | 第59-6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