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 第8页 |
1.2 感应加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8-10页 |
1.2.1 国外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的发展现状 | 第9页 |
1.2.3 感应加热的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1.3 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1.3.1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3.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方案的确定 | 第11-18页 |
2.1 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结构 | 第11页 |
2.2 感应加热电源逆变电路结构的确定 | 第11-13页 |
2.2.1 串联谐振逆变器 | 第12页 |
2.2.2 并联谐振逆变器 | 第12页 |
2.2.3 两种逆变器的比较 | 第12-13页 |
2.3 电压型感应加热电源的主要调功方式 | 第13-17页 |
2.3.1 直流侧调功 | 第13-14页 |
2.3.2 逆变侧调功 | 第14-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非对称电压控制的原理及分析 | 第18-33页 |
3.1 非对称电压控制相关 | 第18-21页 |
3.1.1 非对称电压控制的原理 | 第18-20页 |
3.1.2 非对称电压控制的相关公式 | 第20-21页 |
3.2 三种固定频率控制策略的比较 | 第21-25页 |
3.2.1 理论分析 | 第21-24页 |
3.2.2 仿真分析 | 第24-25页 |
3.3 双输出串联谐振逆变器 | 第25-32页 |
3.3.1 双输出串联谐振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 第25-27页 |
3.3.2 双输出串联谐振逆变器的状态方程 | 第27-29页 |
3.3.3 基于f_j的双输出串联谐振逆变器的分析 | 第29-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双输出串联谐振逆变器的分析 | 第33-55页 |
4.1 双输出串联谐振逆变器的工作模式及功率分析 | 第33-41页 |
4.1.1 双输出串联谐振逆变器的工作模式 | 第33-39页 |
4.1.2 非对称电压控制下输出功率的分析 | 第39-41页 |
4.2 功率损耗分析 | 第41-50页 |
4.2.1 IGBT 的特性分析 | 第41-44页 |
4.2.2 软开关 | 第44-46页 |
4.2.3 功率损耗的计算 | 第46-50页 |
4.3 仿真结果 | 第50-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功率控制的仿真及逆变器外围电路设计 | 第55-66页 |
5.1 控制策略的提出 | 第55-59页 |
5.1.1 功率的检测 | 第56-58页 |
5.1.2 比较环节 | 第58-59页 |
5.2 功率控制的仿真 | 第59-63页 |
5.2.1 Matlab/Simulink 中的功率控制仿真电路 | 第59-60页 |
5.2.2 仿真结果 | 第60-63页 |
5.3 外围电路的设计 | 第63-65页 |
5.3.1 过压过流保护电路 | 第63-64页 |
5.3.2 过热保护电路 | 第64页 |
5.3.3 IGBT 驱动电路的选择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