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科技领军人才基本概念内涵和管理机制要素分析 | 第15-20页 |
2.1 科技领军人才概念分析 | 第15-17页 |
2.1.1 定义和内涵要素 | 第15页 |
2.1.2 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2.1.3 作用地位 | 第16-17页 |
2.2 科技领军人才管理机制要素分析 | 第17-20页 |
2.2.1 岗位规划 | 第17页 |
2.2.2 引进与选拔 | 第17-18页 |
2.2.3 开发与使用 | 第18页 |
2.2.4 薪酬制度与设计 | 第18-19页 |
2.2.5 绩效考核 | 第19-20页 |
第3章 地质院科技领军人才管理现状 | 第20-29页 |
3.1 研究对象概况 | 第20-21页 |
3.1.1 地质院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3.1.2 地质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 第21页 |
3.2 地质院科技领军人才的界定 | 第21-24页 |
3.2.1 人员范围 | 第21-22页 |
3.2.2 定位特征 | 第22-24页 |
3.3 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4-26页 |
3.3.1 科技领军人才数量相对不足 | 第25页 |
3.3.2 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 第25页 |
3.3.3 科技领军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 第25-26页 |
3.4 存在问题的管理机制原因简析 | 第26-29页 |
3.4.1 政策思路不清 | 第26页 |
3.4.2 引进渠道狭窄 | 第26页 |
3.4.3 针对性培训不够 | 第26-27页 |
3.4.4 激励效能不明显 | 第27页 |
3.4.5 开发培养环境有待改善 | 第27-28页 |
3.4.6 科研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28页 |
3.4.7 绩效考核体系僵化 | 第28-29页 |
第4章 地质院科技领军人管理机制构建 | 第29-41页 |
4.1 统筹配套的科技领军人才岗位规划 | 第29-31页 |
4.1.1 制定培养专项规划 | 第29页 |
4.1.2 配套科技支持计划 | 第29-30页 |
4.1.3 推动团队支持规划 | 第30-31页 |
4.1.4 建设和谐人才生态环境 | 第31页 |
4.2 内外结合的科技领军人才遴选方式 | 第31-34页 |
4.2.1 引进外部高精尖人才 | 第31-32页 |
4.2.2 创新内部人才选拔体系 | 第32-34页 |
4.2.3 加大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选拔力度 | 第34页 |
4.3 高端配置的科技领军人才开发模式 | 第34-37页 |
4.3.1 优化科研资源配置 | 第34-35页 |
4.3.2 建设高层次研究平台 | 第35-36页 |
4.3.3 丰富“智力激荡”式的学术活动 | 第36页 |
4.3.4 建立全过程系统性培养体系 | 第36-37页 |
4.4 灵活多样的科技领军人才薪酬制度设计 | 第37-39页 |
4.4.1 提升薪酬标准水平 | 第37-38页 |
4.4.2 优化薪酬结构 | 第38页 |
4.4.3 探索知识产权转化激励 | 第38-39页 |
4.5 创新求异的科技领军人才绩效考核体系 | 第39-41页 |
4.5.1 考核指标宽严相济 | 第39-40页 |
4.5.2 加强考评激励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