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酸原油催化热分解脱酸减黏催化剂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高酸原油 | 第10-12页 |
1.1.1 高酸原油的特点 | 第11页 |
1.1.2 高酸原油中的环烷酸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脱酸工艺技术 | 第12-19页 |
1.2.1 物理法脱酸 | 第13-15页 |
1.2.2 化学法脱酸 | 第15-19页 |
1.3 脱羧机理及研究意义 | 第19-23页 |
1.3.1 脱羧机理 | 第19-2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33页 |
2.1 实验内容 | 第23页 |
2.2 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4 实验装置 | 第24-25页 |
2.5 原料油性质 | 第25-26页 |
2.5.1 克炼减四线馏分油 | 第25-26页 |
2.5.2 绥中 36-1 原油 | 第26页 |
2.6 分析计算方法 | 第26-33页 |
2.6.1 油品酸值的测定 | 第26-27页 |
2.6.2 油品粘度的测定 | 第27-29页 |
2.6.3 油品密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2.6.4 油品的四组分分析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33-39页 |
3.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4页 |
3.1.1 催化剂的成型 | 第33页 |
3.1.2 催化剂的活化 | 第33页 |
3.1.3 催化剂的组成及配比 | 第33-34页 |
3.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4-39页 |
3.2.1 机械强度的表征 | 第34-35页 |
3.2.2 比表面及孔结构的表征 | 第35-37页 |
3.2.3 催化剂的 XRD 表征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催化剂的优化及筛选 | 第39-44页 |
4.1 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筛选 | 第39-41页 |
4.1.1 不同活性组分脱酸效果的考察 | 第39-40页 |
4.1.2 不同活性组分减黏效果的考察 | 第40-41页 |
4.2 催化剂不同配比的筛选 | 第41-43页 |
4.2.1 不同配比脱酸效果的考察 | 第42页 |
4.2.2 不同配比减黏效果的考察 | 第42-43页 |
4.3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馏分油脱酸减黏工艺条件的考察 | 第44-50页 |
5.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5.1.1 反应温度对脱酸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5.1.2 反应温度对减黏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5.2 空速的影响 | 第46-48页 |
5.2.1 空速对脱酸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2 空速对减黏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 馏分油的模拟蒸馏 | 第48-49页 |
5.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原油脱酸减黏工艺条件的考察 | 第50-57页 |
6.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0-53页 |
6.1.1 反应温度对脱酸效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6.1.2 反应温度对减黏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6.2 空速的影响 | 第53-55页 |
6.2.1 空速对脱酸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6.2.2 空速对减黏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6.3 原油的模拟蒸馏 | 第55-56页 |
6.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七章 催化剂的失活及再生 | 第57-63页 |
7.1 催化剂寿命的考察 | 第57-58页 |
7.2 催化剂的再生 | 第58-59页 |
7.2.1 再生方式 | 第58页 |
7.2.2 再生催化剂的活性考察 | 第58-59页 |
7.3 再生催化剂的表征 | 第59-62页 |
7.3.1 机械强度的表征 | 第59-60页 |
7.3.2 比表面及孔结构的表征 | 第60-62页 |
7.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