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行业背景 | 第13页 |
1.1.2 经济背景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7页 |
1.5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7-19页 |
第2章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理论概述 | 第19-23页 |
2.1 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1 风险及风险管理 | 第19-20页 |
2.1.2 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 第20-21页 |
2.1.3 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管理 | 第21页 |
2.2 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 | 第21-23页 |
第3章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控制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3-35页 |
3.1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的发展历史 | 第23-24页 |
3.2 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现状 | 第24-25页 |
3.2.1 执业质量控制现状 | 第24页 |
3.2.2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3.3 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 第25-27页 |
3.3.1 深圳鹏城事务所审计报告严重失实案 | 第25-26页 |
3.3.2 信永中和事务所虚假陈述赔偿纠纷案 | 第26-27页 |
3.4 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问题的成因 | 第27-35页 |
3.4.1 审计程序的设计和实施不到位 | 第27-28页 |
3.4.2 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扭曲 | 第28页 |
3.4.3 来自市场和经营的双重压力 | 第28-30页 |
3.4.4 审计执业环境的影响 | 第30-33页 |
3.4.5 监控不到位的影响 | 第33页 |
3.4.6 不健康企业文化的影响 | 第33-35页 |
第4章 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体系的设计 | 第35-44页 |
4.1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执业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 | 第35-39页 |
4.1.1 审计执业人员的选聘 | 第35-36页 |
4.1.2 审计团队的后续教育培训 | 第36-38页 |
4.1.3 进行加强客户管理 | 第38-39页 |
4.1.4 会计师事务所的党建工作 | 第39页 |
4.2 外部监管 | 第39-40页 |
4.2.1 建立健全的行业质量控制体系 | 第39-40页 |
4.2.2 社会监管 | 第40页 |
4.3 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 第40-42页 |
4.3.1 独立性原则 | 第40-41页 |
4.3.2 选择性原则 | 第41-42页 |
4.3.3 复核性原则 | 第42页 |
4.4 信息化建设体系 | 第42-43页 |
4.5 健康的会计师事务所文化体系 | 第43-44页 |
第5章 执业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 | 第44-48页 |
5.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 第44-45页 |
5.2 加强政府监管和加大处罚力度 | 第45-46页 |
5.2.1 明确职责 | 第45页 |
5.2.2 加强部门间协调 | 第45-46页 |
5.2.3 加强制度建设 | 第46页 |
5.3 转换职能,强化CPA行业自律体系的专业指导作用 | 第46页 |
5.3.1 加强培训和专业指导,有效提高行业执业水平 | 第46页 |
5.3.2 完善行业自律管理组织体系 | 第46页 |
5.4 提高人员素质,构建事务所职业风险防火墙 | 第46-48页 |
5.4.1 提高CPA执业水平 | 第46-47页 |
5.4.2 建立健全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体系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