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3页 |
1.1 绪论 | 第9页 |
1.2 根皮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1 皮肤保护作用 | 第10页 |
1.2.2 抗氧化作用 | 第10页 |
1.2.3 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 第10-11页 |
1.2.4 抗肿瘤作用 | 第11页 |
1.3 酰腙类化合物 | 第11-14页 |
1.3.1 抗肿瘤活性 | 第12-14页 |
1.3.2 抑菌活性 | 第14页 |
1.4 酪氨酸酶的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4.1 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 | 第16-17页 |
1.4.2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来源 | 第17-19页 |
1.4.3 研究酶抑制机理的相关方法 | 第19-21页 |
1.4.4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 第21-22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根皮素酰腙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3-28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3-24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2.3.1 2-羟基苯甲酰肼和4-羟基苯甲酰肼的合成 | 第24页 |
2.3.2 根皮素酰腙衍生物的合成 | 第24-25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27页 |
2.4.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25页 |
2.4.2 红外光谱图分析 | 第25-26页 |
2.4.3 化合物1-3的1H NMR及13C NMR谱学及质谱数据 | 第26-27页 |
2.5 结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根皮素及其修饰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8-37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29-3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3.1 还原能力 | 第30页 |
3.3.2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第30页 |
3.3.3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 | 第30-31页 |
3.3.4 对蛋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31-3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3.4.1 还原能力 | 第32-33页 |
3.4.2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第33-34页 |
3.4.3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 | 第34页 |
3.4.4 抗氧化剂对蛋白质氧化降解的保护作用 | 第34-36页 |
3.5 结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根皮素及其修饰物与酪氨酸酶作用的研究 | 第37-49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37-3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4.3.1 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 | 第38页 |
4.3.2 化合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动力学研究 | 第38-39页 |
4.3.3 化合物对酪氨酸酶荧光光谱作用研究 | 第39页 |
4.3.4 化合物与铜配位的紫外吸收测定 | 第3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4.4.1 化合物抑制酪氨酸酶活力研究 | 第39-40页 |
4.4.2 化合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动力学研究 | 第40-43页 |
4.4.3 四种化合物对酪氨酸酶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43-46页 |
4.4.4 化合物与铜配位的紫外吸收测定 | 第46-47页 |
4.5 结论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 第5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