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域下经济思想的发展与归宿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一 课题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 研究目的和价值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哲学渊源 | 第11-24页 |
第一节 儒家道德哲学下的经济思想 | 第12-15页 |
一 以“仁”为美:敬德保民,强本节用 | 第12-14页 |
二 以义取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道家依自然之“道”而行的经济思想 | 第15-19页 |
一 无为:“知止不殆”的和谐之美 | 第15-16页 |
二 为我:生命本质的“天真无邪”之美 | 第16-19页 |
第三节 墨子“非乐”审美主张下的经济思想 | 第19-22页 |
一 非乐:“先质后文”的审美观念 | 第19-20页 |
二 求“利”:“足用”之美 | 第20-22页 |
第四节 法家以经济为基础的审美价值观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无为”:经济运行的美学境界 | 第24-37页 |
第一节 “无为”的基本涵义 | 第24-27页 |
一 释“爲” | 第24页 |
二 “无为”的涵义 | 第24-27页 |
第二节 “无为”与“看不见的手” | 第27-31页 |
一 老子的“无为”与“无为而治” | 第27-28页 |
二 “看不见的手”与老子的“无为” | 第28-31页 |
第三节 “无为”与经济干预 | 第31-37页 |
一 孔子的“为”与“无为” | 第31-33页 |
二 经济协调与伦理道德 | 第33-34页 |
三 “无为”与政府干预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天人合一”:经济发展的美学归宿 | 第37-45页 |
第一节 “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 第37-41页 |
一 儒家论“天人合一” | 第38-39页 |
二 道家论“天人合一”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状态 | 第41-45页 |
一 “帕累托最优”的涵义 | 第41-43页 |
二 经济发展的理想归宿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一) 著作 | 第46-47页 |
(二) 论文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