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金融创新产品监管概述 | 第14-18页 |
2.1 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1 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含义 | 第14页 |
2.1.2 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手段 | 第14-15页 |
2.2 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发展 | 第15-18页 |
2.2.1 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思想追溯 | 第15-17页 |
2.2.2 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历史演进 | 第17-18页 |
3 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监管的必要性 | 第18-25页 |
3.1 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暴露 | 第18-19页 |
3.1.1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 第18页 |
3.1.2 美国次贷危机是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暴露 | 第18-19页 |
3.2 金融创新产品存在的风险分析 | 第19-22页 |
3.2.1 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风险 | 第19-21页 |
3.2.2 金融创新产品市场风险案例及其分析 | 第21-22页 |
3.3 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重要性 | 第22-25页 |
3.3.1 监管的前提原因:金融创新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 第22-23页 |
3.3.2 监管的现实原因:对金融危机的防范 | 第23页 |
3.3.3 监管的内在原因:对市场失灵的补救 | 第23-25页 |
4 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原则及其体制 | 第25-33页 |
4.1 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原则 | 第25-29页 |
4.1.1 涉及监管当局的原则 | 第25-26页 |
4.1.2 监管实施原则 | 第26-27页 |
4.1.3 监管合作的原则 | 第27页 |
4.1.4 交易市场监管原则 | 第27-29页 |
4.2 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体制 | 第29-33页 |
4.2.1 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 第29-30页 |
4.2.2 西方主要国家金融创新产品监管法律制度 | 第30-32页 |
4.2.3 对我国监管体制的启示 | 第32-33页 |
5 我国金融创新产品监管法律制度分析 | 第33-38页 |
5.1 我国金融创新产品监管体制的现状 | 第33-34页 |
5.1.1 我国金融创新产品监管体制的主要立法 | 第33页 |
5.1.2 我国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监管制度 | 第33-34页 |
5.2 我国金融创新产品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8页 |
5.2.1 我国金融创新产品在监管主体上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5.2.2 我国金融创新产品在监管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5.2.3 我国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 第36-38页 |
6 我国金融创新产品监管制度的完善 | 第38-46页 |
6.1 健全金融创新产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 第38-39页 |
6.2 确立适合我国的金融创新产品监管模式 | 第39-41页 |
6.2.1 采用功能性监管模式 | 第39-40页 |
6.2.2 建立“四位一体”的立体监管模式 | 第40-41页 |
6.3 完善我国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主体 | 第41-43页 |
6.3.1 监管约束及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督 | 第41-42页 |
6.3.2 重视金融监管效率低下问题 | 第42-43页 |
6.4 建立紧急救援与风险预警机制 | 第43-44页 |
6.5 加强国际合作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