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9-10页 |
1、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9-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国内主要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国外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一、中职德育课学习动机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一)学习动机 | 第15-18页 |
1、学习动机的定义及构成 | 第15页 |
2、学习动机的种类 | 第15-17页 |
3、学习动机的作用 | 第17-18页 |
(二)中职德育课学习动机 | 第18-19页 |
二、当前中职生德育课学习动机现状解析 | 第19-23页 |
(一)学习兴趣不浓厚 | 第19页 |
(二)学习内在动力弱,受教师影响大 | 第19-20页 |
(三)学习动机的功利性趋向明显 | 第20-21页 |
(四)学习动机归因存在问题 | 第21-23页 |
三、中职生德育课学习动机不强主要成因分析 | 第23-26页 |
(一)自身因素 | 第23-24页 |
1、缺乏学习目标 | 第23页 |
2、身心特点 | 第23页 |
3、成败体验 | 第23-24页 |
(二)家庭因素 | 第24页 |
1、家长的关注 | 第24页 |
2、家长的教育 | 第24页 |
(三)学校因素 | 第24-25页 |
1、重技轻文,忽视德育教育 | 第24-25页 |
2、德育教学模式落后 | 第25页 |
3、德育评价机制单一 | 第25页 |
(四)社会因素 | 第25-26页 |
四、激发中职生德育学习动机的对策探析 | 第26-41页 |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有效德育课堂 | 第26-27页 |
1、了解学生的认知、期望值和学习心理 | 第26-27页 |
2、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 第27页 |
(二)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第27-32页 |
1、教学前策略设计 | 第27-28页 |
2、多元化教学方式 | 第28-30页 |
3、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 第30-31页 |
4、合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 | 第31-32页 |
(三)培养学生成就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 | 第32-34页 |
1、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 第32页 |
2、提倡赏识教育,鼓励学生 | 第32-33页 |
3、科学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 第33页 |
4、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33-34页 |
(四)深化评价机制改革,采取多元复合的方式评价学生 | 第34-37页 |
1、合理评价学生,激发内在动机 | 第34-35页 |
2、关注学习过程考核 | 第35页 |
3、教师考核、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 | 第35-37页 |
(五)设置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 第37-41页 |
1、隐性课程的内涵及特点 | 第37-38页 |
2、隐性德育的实现途径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附录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专德育课教学问卷调查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