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46页 |
1.1 量子点 | 第12-19页 |
1.1.1 量子点概念 | 第12页 |
1.1.2 量子点特性 | 第12-16页 |
1.1.3 近红外量子点及其应用 | 第16-19页 |
1.2 胶体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 第19-29页 |
1.2.1 胶体量子点电致发光二极管 | 第19-22页 |
1.2.2 近红外胶体量子点电致发光二极管 | 第22-26页 |
1.2.3 胶体量子点荧光粉发光二极管 | 第26-29页 |
1.3 胶体量子点的性质 | 第29-35页 |
1.3.1 胶体量子点激子的哈密顿量 | 第30-31页 |
1.3.2 胶体量子点的电子结构 | 第31-34页 |
1.3.3 胶体量子点温度依赖的禁带宽度 | 第34-35页 |
1.4 胶体量子点的荧光辐射理论 | 第35-43页 |
1.4.1 跃迁过程与选择定则 | 第35-36页 |
1.4.2 吸收与复合过程 | 第36-39页 |
1.4.3 荧光自发辐射 | 第39-43页 |
1.5 本课题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43-46页 |
第2章 胶体PbSe量子点合成 | 第46-56页 |
2.1 胶体量子点的合成方法 | 第46-48页 |
2.1.1 油相合成胶体量子点 | 第46-47页 |
2.1.2 水相合成胶体量子点 | 第47-48页 |
2.2 胶体量子点生长动力学 | 第48-50页 |
2.3 胶体PbSe量子点合成 | 第50-56页 |
2.3.1 胶体PbSe量子点合成原料 | 第50-51页 |
2.3.2 胶体PbSe量子点合成装置 | 第51-52页 |
2.3.3 胶体PbSe量子点合成方法 | 第52页 |
2.3.4 胶体PbSe量子点的提纯 | 第52页 |
2.3.5 胶体PbSe量子点的表征 | 第52-56页 |
第3章 胶体PbSe量子点单波长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研制及其性能表征 | 第56-68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胶体PbS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结构设计与制作 | 第57-58页 |
3.2.1 胶体PbS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结构设计 | 第57页 |
3.2.2 胶体PbS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制作 | 第57-5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3.3.1 胶体PbSe量子点溶液和发光二极管的表征仪器 | 第58页 |
3.3.2 胶体PbS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性能表征 | 第58-66页 |
3.3.3 胶体PbSe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应用 | 第66-67页 |
3.4 结论 | 第67-68页 |
第4章 单波长Pb S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检测乙炔气体 | 第68-74页 |
4.1 引言 | 第68-69页 |
4.2 乙炔吸收谱线分析 | 第69-70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73页 |
4.3.1 胶体PbSe量子点的尺寸选择 | 第70页 |
4.3.2 检测光源的制作 | 第70-71页 |
4.3.3 检测系统 | 第71-72页 |
4.3.4 检测结果与讨论 | 第72-73页 |
4.4 结论 | 第73-74页 |
第5章 多波长PbS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研制及多气体检测应用 | 第74-82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三波长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结构设计和制备 | 第74-75页 |
5.3 检测气体的选择 | 第75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5-80页 |
5.4.1 胶体PbSe量子点的尺寸选择 | 第75-76页 |
5.4.2 气体检测系统 | 第76-78页 |
5.4.3 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78-80页 |
5.5 结论 | 第80-82页 |
第6章 基于PbS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差分吸收光谱法气体检测 | 第82-90页 |
6.1 引言 | 第82-83页 |
6.2 差分吸收光谱法理论分析 | 第83-84页 |
6.3 实验部分 | 第84-85页 |
6.3.1 基于胶体PbSe量子点的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制作 | 第84页 |
6.3.2 检测系统设计 | 第84-85页 |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5-89页 |
6.4.1 气体检测意义 | 第85页 |
6.4.2 待测气体与发光二极管的光谱匹配 | 第85-86页 |
6.4.3 检测光源的结构与驱动 | 第86-87页 |
6.4.4 气体检测与标定 | 第87-89页 |
6.5 结论 | 第89-9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4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90-92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