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工业4.0时代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2-14页
    1.4 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重要理论与文献综述第15-31页
    2.1 相关概念第15-18页
        2.1.1 “工业1.0”第15页
        2.1.2 “工业2.0”第15页
        2.1.3 “工业3.0”第15-16页
        2.1.4 “工业4.0”第16-17页
        2.1.5 “工业互联网”第17页
        2.1.6 “中国制造2025”第17-18页
    2.2 相关重要理论第18-21页
        2.2.1 工业化阶段理论第18-20页
        2.2.2 国家竞争力理论第20-21页
    2.3 国外文献综述第21-24页
        2.3.1 工业4.0第21页
        2.3.2 制造业竞争力第21-24页
    2.4 国内文献综述第24-31页
        2.4.1 工业4.0第24-25页
        2.4.2 制造业竞争力第25-31页
第三章 发达国家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概述第31-42页
    3.1 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战略的历史背景第31-33页
    3.2 发达国家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政策举措第33-42页
        3.2.1 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第33-37页
        3.2.2 德国的“工业4.0”战略第37-39页
        3.2.3 日本的“产业价值链主导权”第39-40页
        3.2.4 其他发达国家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第40-42页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国际竞争力分析第42-76页
    4.1 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第42-50页
        4.1.1 发展规模第42-44页
        4.1.2 就业情况第44-45页
        4.1.3 科研情况第45-47页
        4.1.4 出口情况第47-48页
        4.1.5 能耗情况第48-50页
    4.2 优劣势分析第50-60页
        4.2.1 比较优势第50-55页
        4.2.2 比较劣势第55-60页
    4.3 机遇与挑战第60-64页
        4.3.1 面临的战略机遇第60-62页
        4.3.2 面临的发展挑战第62-64页
    4.4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第64-76页
        4.4.1 制造业比较优势分析第65-69页
        4.4.2 制造业竞争优势分析第69-73页
        4.4.3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对比解释第73-76页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第76-91页
    5.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的来源第76-80页
        5.1.1 变量选择的标准第76-77页
        5.1.2 被解释变量第77-78页
        5.1.3 解释变量第78-79页
        5.1.4 数据的来源第79-80页
    5.2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第80-88页
        5.2.1 制造业总体实证分析第80-83页
        5.2.2 轻纺制造业实证分析第83-85页
        5.2.3 资源加工制造业实证分析第85-86页
        5.2.4 先进制造业实证分析第86-88页
    5.3 模型结论第88-91页
第六章 加快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第91-98页
    6.1 完善产业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第91-93页
        6.1.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第91页
        6.1.2 建立示范项目和园区,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第91-92页
        6.1.3 加强合作交流与推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第92-93页
    6.2 加强自主创新,推动高新技术研发第93-95页
        6.2.1 颁布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加大研发投入第93页
        6.2.2 以企业为主体,形成产学研合作体系第93-94页
        6.2.3 推出多项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第94页
        6.2.4 培养技能人才,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第94-95页
    6.3 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第95-98页
        6.3.1 增加网络建设投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第95-96页
        6.3.2 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推广柔性生产模式第96页
        6.3.3 采用统一管理平台,实现管理信息化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3页
附录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事业合伙人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分析--以万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