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深圳城中村海绵化景观改造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7页
    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2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2.1 城中村面临与水相关的景观环境问题第10-12页
        1.2.2 现有排水管网系统的局限第12-13页
        1.2.3 海绵城市发展对城中村改造的新要求第13页
    1.3 相关概念解析第13-15页
        1.3.1 城中村第13-14页
        1.3.2 海绵城市第14页
        1.3.3 海绵化景观改造第14-15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5-22页
        1.4.1 国内海绵城市相关研究第15-17页
        1.4.2 国外海绵城市相关研究第17-20页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0-22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1.5.1 研究目的第22页
        1.5.2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23-27页
        1.6.1 研究对象第23-24页
        1.6.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6.3 研究内容第25页
        1.6.4 研究框架第25-27页
第2章 海绵化改造相关理念和基础方法第27-42页
    2.1 海绵城市概述第27-31页
        2.1.1 海绵城市理念特性第27页
        2.1.2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步骤第27-29页
        2.1.3 海绵城市的应用措施第29-31页
    2.2 海绵化改造相关理念研究与对比第31-37页
        2.2.1 海绵化改造相关理论第31-34页
        2.2.2 海绵化改造相关理论共同点第34-35页
        2.2.3 海绵化改造相关理论特点第35-37页
    2.3 海绵化景观改造设计方法第37-39页
        2.3.1 建筑景观改造第37-38页
        2.3.2 公共空间与绿地改造第38页
        2.3.3 道路景观改造第38-39页
        2.3.4 水系景观改造第39页
    2.4 水生态基础设施的选择和应用第39-41页
        2.4.1 建筑景观第39-40页
        2.4.2 公共空间与绿地第40页
        2.4.3 道路景观第40页
        2.4.4 水系景观第40-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深圳城中村景观环境特征调研与分析第42-68页
    3.1 深圳城中村相关背景分析第42-46页
        3.1.1 气象与水系条件第42-43页
        3.1.2 城中村分布情况第43-44页
        3.1.3 城中村建筑密度现状第44-45页
        3.1.4 城中村改造趋势第45-46页
    3.2 深圳城中村景观环境特征现状第46-62页
        3.2.1 土地功能利用第47-56页
        3.2.2 地形与排水第56-57页
        3.2.3 水文与水质第57-60页
        3.2.4 不透水地表与植被覆盖第60-62页
    3.3 深圳城中村与水有关的景观环境问题第62-65页
        3.3.1 缺乏充足的景观水体第62-63页
        3.3.2 缺乏干净清洁的水系第63页
        3.3.3 缺乏滨水活动廊道与场地第63-64页
        3.3.4 缺乏雨水管理系统第64-65页
    3.4 深圳城中村海绵化景观改造难点第65-67页
        3.4.1 景观环境的空间限制大第65页
        3.4.2 外部空间的使用强度高第65-66页
        3.4.3 排水管网的基础建设混乱第66页
        3.4.4 水体与周边环境分离严重第66-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4章 深圳城中村海绵化景观改造方法第68-96页
    4.1 海绵化景观改造思路第68-77页
        4.1.1 雨水管理系统的重构第68-72页
        4.1.2 水生态基础设施的融入第72-75页
        4.1.3 雨水管理网络与开放空间系统的整合第75-77页
    4.2 建筑景观改造策略第77-81页
        4.2.1 绿色屋顶第77-80页
        4.2.2 建筑庭院第80-81页
    4.3 公共空间与绿地改造策略第81-84页
        4.3.1 活动广场第81-83页
        4.3.2 街头广场第83-84页
        4.3.3 公园第84页
    4.4 道路景观改造策略第84-90页
        4.4.1 3 m及以下道路第85-87页
        4.4.2 5 m道路第87页
        4.4.3 7 m道路第87页
        4.4.4 10 m及以上道路第87-90页
    4.5 水系景观改造策略第90-95页
        4.5.1 紧邻建筑的河道第91页
        4.5.2 有部分余地的河道第91-93页
        4.5.3 有较大拓展空间的河道第93-95页
    4.6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结论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失独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以南京市J街道Z女士为例
下一篇: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现存问题和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