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5-17页 |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农民工 | 第17页 |
2.1.2 工伤保险 | 第17-18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2.2.1 社会公平理论 | 第18-19页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页 |
2.2.3 整体政府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分析——基于泉州的调查 | 第21-33页 |
3.1 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发展现状 | 第21-29页 |
3.1.1 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发展情况 | 第21-22页 |
3.1.2 问卷调查 | 第22-25页 |
3.1.3 泉州市建筑业农民工工作特征 | 第25-28页 |
3.1.4 泉州市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3.2 泉州市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3.2.1 参保率低,覆盖面小 | 第29-30页 |
3.2.2 参保走形式,单位想瞒报 | 第30-31页 |
3.2.3 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障意识淡薄 | 第31页 |
3.2.4 工伤事故频发,职业病危害严重 | 第31-33页 |
第4章 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45页 |
4.1 建筑业农民工层面的原因 | 第33-35页 |
4.1.1 人员流动性大 | 第33-34页 |
4.1.2 农民工受到传统观念局限 | 第34-35页 |
4.1.3 维权成本高 | 第35页 |
4.2 建筑施工企业层面的原因 | 第35-37页 |
4.2.1 管理机制特殊 | 第35-36页 |
4.2.2 规避社保义务 | 第36-37页 |
4.2.3 企业社会责任约束缺乏制度刚性 | 第37页 |
4.3 政府职能部门层面的原因 | 第37-40页 |
4.3.1 工伤保险制度执行政府监督不力 | 第37-39页 |
4.3.2 跨部门协同失灵 | 第39页 |
4.3.3 经办机构无行政执法权力,人员经费不足 | 第39-40页 |
4.4 政府政策层面的原因 | 第40-45页 |
4.4.1 工伤认定程序复杂 | 第40-42页 |
4.4.2 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存在不合理和空白之处 | 第42-43页 |
4.4.3 商业保险冲击 | 第43-45页 |
第5章 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制度完善的对策 | 第45-51页 |
5.1 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立法措施的完善 | 第45-46页 |
5.1.1 相应法规政策完善 | 第45页 |
5.1.2 提高工伤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 | 第45-46页 |
5.2 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执行机制 | 第46-49页 |
5.2.1 完善协同机制,健全监督机制 | 第46-47页 |
5.2.2 简化工伤程序,降低维权成本 | 第47页 |
5.2.3 推进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作 | 第47-49页 |
5.3 其他保障措施 | 第49-51页 |
5.3.1 积极探索工伤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互补机制 | 第49-50页 |
5.3.2 加强建筑业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的正确认识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附录A 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调查问卷 | 第57-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