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汇管气动噪声产生机理及其降噪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1页 |
| 1.2.1 天然气站场噪声现状 | 第10-13页 |
| 1.2.2 气动噪声机理研究 | 第13-14页 |
| 1.2.3 气动噪声数值模拟方法 | 第14-17页 |
| 1.2.4 噪声控制方法 | 第17-20页 |
| 1.2.5 噪声相关标准规范 | 第20-21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3-24页 |
| 第2章 汇管气动噪声测试实验 | 第24-35页 |
| 2.1 引言 | 第24页 |
| 2.2 汇管实验系统设计 | 第24-32页 |
| 2.2.1 相似原理与准则 | 第24-27页 |
| 2.2.2 模型率 | 第27页 |
| 2.2.3 汇管实验系统 | 第27-32页 |
| 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32-33页 |
| 2.4 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汇管气动噪声数值模拟方法 | 第35-49页 |
| 3.1 引言 | 第35页 |
| 3.2 流体运动与气动声学基本方程 | 第35-39页 |
| 3.2.1 流体运动基本方程 | 第35-36页 |
| 3.2.2 气动声学基本方程 | 第36-39页 |
| 3.3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39-41页 |
| 3.4 声源分析 | 第41-42页 |
| 3.5 数值计算模型 | 第42-46页 |
| 3.5.1 流场计算模型 | 第43页 |
| 3.5.2 声场计算模型 | 第43-46页 |
| 3.6 数值模拟与模型实验的对比 | 第46-48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汇管气动噪声产生机理研究 | 第49-72页 |
| 4.1 引言 | 第49页 |
| 4.2 物理模型 | 第49-51页 |
| 4.3 汇管噪声特征分析 | 第51-60页 |
| 4.3.1 声压级分布情况 | 第51-56页 |
| 4.3.2 频谱分析 | 第56-60页 |
| 4.4 汇管气动噪声的影响因素 | 第60-71页 |
| 4.4.1 压力的影响 | 第60-62页 |
| 4.4.2 流速的影响 | 第62-64页 |
| 4.4.3 进口管径与汇管管径比的影响 | 第64-67页 |
| 4.4.4 出口管径与汇管管径比的影响 | 第67-69页 |
| 4.4.5 出口管间距的影响 | 第69-7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5章 汇管降噪方法研究 | 第72-82页 |
| 5.1 引言 | 第72页 |
| 5.2 物理模型 | 第72-73页 |
| 5.3 主动降噪方法分析 | 第73-75页 |
| 5.3.1 工作参数优化 | 第73-74页 |
| 5.3.2 结构优化设计 | 第74-75页 |
| 5.4 被动降噪方法分析 | 第75-81页 |
| 5.4.1 材料优化 | 第76-78页 |
| 5.4.2 厚度优化 | 第78-8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2-84页 |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