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的理解和适用研究
内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问题来源 | 第10-13页 |
二、关于“股东”身份的认定 | 第13-16页 |
(一) 隐名股东与原股东是否享有查阅权争议 | 第13-14页 |
(二)“股东”身份认定原理 | 第14-15页 |
(三) 享有查阅权的适格股东 | 第15-16页 |
三、关于查阅范围的确定 | 第16-21页 |
(一)立法列举范围之外的公司信息 | 第16-17页 |
(二)国外法对查阅范围的规定 | 第17-18页 |
(三)查阅范围解释的适当性 | 第18-21页 |
四、关于“不正当目的”的理解 | 第21-27页 |
(一)解释“不正当目的”的典型争议 | 第21-23页 |
(二)目的限制的起源 | 第23-24页 |
(三)“同业竞争”与“损害公司利益”应区别对待 | 第24-27页 |
五、关于内部程序的法律效力 | 第27-29页 |
(一)内部程序法律后果的争议 | 第27-28页 |
(二)内部程序法律效果分析 | 第28-29页 |
六、查阅权条款司法适用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 第29-34页 |
(一)查阅权条款性质的把握 | 第29-30页 |
(二)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 | 第30-31页 |
(三)查阅权与商业秘密保护冲突的平衡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