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基本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我国事业单位的分类和养老制度改革的因素分析 | 第16-25页 |
2.1 我国事业单位的定义和分类 | 第16-19页 |
2.1.1 事业单位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事业单位的现行分类标准及其局限性 | 第16-18页 |
2.1.3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建议 | 第18-19页 |
2.2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现状和改革的因素分析 | 第19-25页 |
2.2.1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19-20页 |
2.2.2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2.2.3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阻力 | 第22-25页 |
第3章 苏州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5-29页 |
3.1 苏州市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3.2 苏州市现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3.2.1 事业单位改革开展时期敏感,监管力度不够 | 第26-27页 |
3.2.2 统筹层次低 | 第27页 |
3.2.3 缺乏统一的立法 | 第27-28页 |
3.2.4 社会压力较大 | 第28-29页 |
第4章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及启示 | 第29-35页 |
4.1 瑞士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29页 |
4.2 日本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29-31页 |
4.3 英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31-32页 |
4.4 美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32-34页 |
4.5 以上几个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借鉴意义 | 第34-35页 |
第5章 苏州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 第35-45页 |
5.1 苏州市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目标 | 第35-37页 |
5.1.1 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 第35页 |
5.1.2 建立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特征的养老保险制度 | 第35-36页 |
5.1.3 建立与机关、企业养老平稳过渡并有效联动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 第36-37页 |
5.2 苏州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具体措施 | 第37-45页 |
5.2.1 确定养老待遇与缴费挂钩的计发原则 | 第37-38页 |
5.2.2 建立多层次多资金渠道的新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 第38-42页 |
5.2.3 扩大事业单位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程度 | 第42-43页 |
5.2.4 适当提高事业单位养老的统筹层次 | 第43-4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