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导言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财政风险理论 | 第19-24页 |
·财政风险理论分析 | 第19-21页 |
·财政的核心风险 | 第19页 |
·分配性财政风险 | 第19-20页 |
·磨擦性财政风险 | 第20-21页 |
·财政总风险及其层次关系 | 第21页 |
·地方财政风险的涵义 | 第21页 |
·地方财政风险特点 | 第21-24页 |
·地方财政风险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 | 第21-22页 |
·地方财政风险具有普遍性,并逐步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 第22页 |
·不同地区所存在的财政风险不同,不同级别政府所存在的财政风险不同 | 第22页 |
·收支矛盾尖锐,债务负担沉重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表现 | 第22-23页 |
·地方财政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危害性大 | 第23-24页 |
3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现状及成因 | 第24-36页 |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现状 | 第24-29页 |
·地方财政收入风险 | 第24-26页 |
·地方财政支出风险 | 第26-28页 |
·地方政府赤字风险 | 第28-29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第29页 |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成因分析 | 第29-36页 |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财政风险增加的客观基础 | 第29-30页 |
·财政支出膨胀是财政风险的直接诱因 | 第30-31页 |
·体制与政策因素,促使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 第31-33页 |
·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 | 第33页 |
·制度缺欠及管理约束弱化,成为财政风险的催化剂 | 第33-34页 |
·其他深层次的原因 | 第34-36页 |
4 国外地方财政风险防范的经验借鉴 | 第36-40页 |
·加强监控是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的前提 | 第36-37页 |
·通过预算管理的手段控制财政风险 | 第37-38页 |
·建立了健全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 | 第38页 |
·政府间财政关系界定合理科学 | 第38-40页 |
5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化解对策 | 第40-46页 |
·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有效控制财政风险 | 第40-41页 |
·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与界定 | 第40页 |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间的税收分配,建立并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 第40-41页 |
·健全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 第41页 |
·调整和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公共支出管理 | 第41-42页 |
·明确地方政府职能,合理界定地方财政支出的范围 | 第42页 |
·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地方财政支出预算体制 | 第42页 |
·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 第42页 |
·加强债务统一管理,适时推出地方公债制度 | 第42-43页 |
·增强各级财政风险意识,建立财政风险预警机制 | 第43页 |
·完善政府预算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制度 | 第43-44页 |
·采取标准周期预算管理制度 | 第43页 |
·改革预算审议、执行监督制度 | 第43-44页 |
·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 | 第44-45页 |
·促使政府更普遍地运用“谨慎原则”于各项决策及其实施过程 | 第44页 |
·扩大公众的参与程度 | 第44-45页 |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