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1.5.1 文章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1.5.2 文章的不足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国外相关文献 | 第15-17页 |
2.1.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衡量的相关文献 | 第15页 |
2.1.2 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因素的相关文献 | 第15-16页 |
2.1.3 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相关文献 | 第16-17页 |
2.2 国内相关文献 | 第17-20页 |
2.2.1 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因素的相关文献 | 第17-18页 |
2.2.2 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相关文献 | 第18-20页 |
2.3 文献评论 | 第20-21页 |
3 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3.1 传统货币政策传导理论 | 第21-22页 |
3.1.1 货币传导理论 | 第21-22页 |
3.1.2 信贷传导理论 | 第22页 |
3.2 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理论 | 第22-24页 |
4 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机制 | 第24-28页 |
4.1 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 第24-26页 |
4.1.1 估值效应 | 第24页 |
4.1.2 追逐利益效应 | 第24-25页 |
4.1.3 惯性效应 | 第25页 |
4.1.4 保险效应 | 第25-26页 |
4.2 影响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其他相关因素 | 第26-28页 |
4.2.1 银行微观因素 | 第26-27页 |
4.2.2 宏观因素 | 第27-28页 |
5 实证研究 | 第28-41页 |
5.1 变量的选取 | 第28-31页 |
5.1.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代理变量的选择 | 第28-29页 |
5.1.2 货币政策代理变量的选择 | 第29-30页 |
5.1.3 其他控制变量的选择 | 第30-31页 |
5.2 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 第31-32页 |
5.3 模型设计 | 第32-34页 |
5.4 估计方法的选择 | 第34-35页 |
5.5 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实证分析 | 第35-38页 |
5.5.1 实证分析 | 第35-37页 |
5.5.2 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5.6 稳健性检验 | 第38-4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6 政策建议 | 第41-46页 |
6.1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相配合 | 第41-42页 |
6.2 加强微观审慎监管 | 第42页 |
6.3 适度放开银行业的准入制度 | 第42-43页 |
6.4 对商业银行实行差别化监管 | 第43-44页 |
6.5 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 | 第44-46页 |
7 总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