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农行C分行对公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2章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第17-22页
    2.1 银行贷后管理的概念与内容第17-19页
        2.1.1 贷后管理的概念第17-18页
        2.1.2 贷后管理的内容第18-19页
    2.2 银行贷后管理理论分析第19-22页
        2.2.1 信贷风险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9页
        2.2.2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19-21页
        2.2.3 银行内部控制理论第21-22页
第3章 农行C分行对公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现状分析第22-35页
    3.1 农行C分行对公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现状第22-26页
        3.1.1 农行C分行对公信贷业务经营现状第22-24页
        3.1.2 贷后管理在农行C分行对公信贷业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24页
        3.1.3 农行C分行对公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内容及要点第24-26页
    3.2 农行C分行对公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制度第26-35页
        3.2.1 农行C分行对公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实施标准第31-32页
        3.2.2 农行C分行对公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操作规程第32-33页
        3.2.3 农行C分行对公信贷业务贷后管理考评体系第33-35页
第4章 农行C分行对公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5-39页
    4.1 重贷轻管现象严重第35页
    4.2 贷后管理制度不明晰第35页
    4.3 贷后管理风险预警信号有待完善第35-37页
    4.4 贷后管理人员考评制度不完善第37-38页
        4.4.1 贷后管理的激励制度不够健全第37页
        4.4.2 贷后管理问责弱化第37-38页
    4.5 授信占比结构不合理增加了贷后管理的难度第38页
    4.6 银企信息不对称第38-39页
第5章 完善农行C分行对公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对策第39-50页
    5.1 转变贷后管理理念第39-41页
        5.1.1 贷后管理始于客户营销阶段第39页
        5.1.2 认识贷后管理过程的实质就是风险管理过程第39-40页
        5.1.3 加强对公信贷从业人员的贷后管理业务水平第40-41页
    5.2 加强贷后管理制度的建设第41-44页
        5.2.1 加强对公信贷业务的贷后检查力度第41-42页
        5.2.2 建立扁平化流程图模型,完善重大事项反馈制度第42-43页
        5.2.3 加强贷后管理信息化建设,拓宽银企沟通渠道第43-44页
    5.3 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完善贷后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第44-46页
        5.3.1 授信客户信用风险检查第44页
        5.3.2 信用风险信号识别第44-46页
    5.4 完善贷后管理考评制度,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第46-47页
        5.4.1 考评制度第46页
        5.4.2 激励与问责制度第46-47页
    5.5 优化授信结构、分级管理授信客户第47-48页
        5.5.1 科学分配授信占比,将贷后风险关口前移至贷前第47页
        5.5.2 分类认定授信客户,实施一户一策第47-48页
    5.6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第48-50页
        5.6.1 利用征信系统,了解信用记录第48页
        5.6.2 收集公共信息,了解状况第48页
        5.6.3 同业互通信息,畅通信息渠道第48-50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50-53页
    6.1 结论第50-52页
    6.2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体关注与新股价格异象--基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研究
下一篇: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