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1页 |
一、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9-11页 |
第二章 网络民意的内涵与特征 | 第11-17页 |
一、民意与网络民意 | 第11-12页 |
二、网络民意的内涵与形式 | 第12-14页 |
(一) 网络民意的内涵 | 第12页 |
(二) 网络民意的形式 | 第12-14页 |
三、网络民意的本质与特征 | 第14-17页 |
(一) 网络民意的本质 | 第14-15页 |
(二) 网络民意的特征 | 第15-17页 |
第三章 网络民意在我国的蓬勃兴起 | 第17-24页 |
一、网络民意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 第17-20页 |
二、我国网络民意发展的趋势 | 第20-22页 |
(一) 从发展态势来看,我国网络民意呈现“官民”良性互动的态势 | 第20-21页 |
(二) 从发展形式来看,网民参与以讨论和提供建议为主,以协商为主要形式 | 第21页 |
(三) 从功能来看,我国网络民意更凸显强烈的民意表达、维权和社会监督的功能 | 第21-22页 |
三、网络民意在我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 第22-24页 |
(一) 网络民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剂 | 第22页 |
(二) 网络民意为构建公民社会提供了重要途径 | 第22-23页 |
(三) 网络民意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网络民意对我国政府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 第24-35页 |
一、现代政府管理的基本要求 | 第24-26页 |
二、网络民意对我国政府管理的积极促进作用 | 第26-30页 |
(一) 网络民意推动了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增强了服务意识 | 第26-27页 |
(二) 网络民意促进了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推动了制度规范化 | 第27页 |
(三) 网络民意推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完善了决策与咨询过程 | 第27-28页 |
(四) 网络民意推动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降低了运行成本 | 第28页 |
(五) 网络民意推进了政府廉洁自律建设,转变了政府工作作风 | 第28-29页 |
(六) 网络民意强化了政府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对责任的问责 | 第29-30页 |
三、网络民意对我国政府管理的主要挑战 | 第30-35页 |
(一) 网络民意参与遭遇“数字鸿沟” | 第30-31页 |
(二) 网络民意挑战了现有的政府决策体制 | 第31页 |
(三) 网络民意造成了网上无政府主义的产生 | 第31-32页 |
(四) 网络民意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 | 第32-33页 |
(五) 网络民意挑战了政府监管的宽严程度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基于网络民意的政府管理创新的对策 | 第35-46页 |
一、基于网络民意的政府管理创新的思路 | 第35-36页 |
二、基于网络民意的政府管理创新的指导原则 | 第36-41页 |
(一) 政府与公民合作互惠的原则 | 第37页 |
(二) 保障网民权益的原则 | 第37-38页 |
(三) 推进网络民主的原则 | 第38-39页 |
(四) 保障程序正义的原则 | 第39-40页 |
(五) 政府管理与网民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 第40-41页 |
三、基于网络民意的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对策 | 第41-46页 |
(一) 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络参与秩序 | 第41-42页 |
(二) 改进政府网络管理,回应网络政治参与要求 | 第42页 |
(三)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跨越“数字鸿沟” | 第42-43页 |
(四) 加快网络技术创新,净化网络信息环境 | 第43-44页 |
(五) 开辟行政权力向下负责的渠道,实现公众监督 | 第44页 |
(六) 扩大公民知情权,进行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承诺 | 第44-45页 |
(七) 加强网民教育与引导,实现网络民意的自律性发展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