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论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及预期成果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含义和特征 | 第12-16页 |
一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科学含义 | 第12-13页 |
(一)群众的含义 | 第12页 |
(二)群众工作方法与群众工作方法论 | 第12-13页 |
(三)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 | 第13页 |
二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理论特征 | 第13-16页 |
(一)时代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 第13页 |
(二)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 第13-14页 |
(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 第14页 |
(四)完整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 | 第16-24页 |
一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形成条件 | 第16-19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二)理论渊源 | 第17-18页 |
(三)实践基础 | 第18-19页 |
二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 第19-24页 |
(一)萌芽时期 | 第19-20页 |
(二)基本形成 | 第20-21页 |
(三)丰富发展 | 第21-22页 |
(四)曲折发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体系 | 第24-38页 |
一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 第24-29页 |
(一)实事求是原则 | 第24-25页 |
(二)方向原则 | 第25-26页 |
(三)示范原则 | 第26页 |
(四)主体原则 | 第26-27页 |
(五)层级原则 | 第27-28页 |
(六)反馈原则 | 第28-29页 |
二 毛泽东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 | 第29-34页 |
(一)调查研究法 | 第29-30页 |
(二)身教示范法 | 第30页 |
(三)干群结合法 | 第30-31页 |
(四)制度规范法 | 第31-32页 |
(五)宣传教育法 | 第32-33页 |
(六)文化凝聚法 | 第33-34页 |
三 毛泽东群众工作的艺术 | 第34-37页 |
(一)尊重和爱的艺术 | 第34页 |
(二)运用语言的艺术 | 第34-35页 |
(三)体察民情的艺术 | 第35-36页 |
(四)把握“度”的艺术 | 第36-37页 |
四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评价标准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地位及现实启示 | 第38-46页 |
一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地位和作用 | 第38-39页 |
(一)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8页 |
(二)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是毛泽东群众工作理论得以贯彻执行的根本依据 | 第38页 |
(三)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论遵循 | 第38-39页 |
(四)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是党和国家事业走向胜利的指引 | 第39页 |
二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现实发展与运用 | 第39-41页 |
三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论的现实启示 | 第41-46页 |
(一)首要任务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 | 第42页 |
(二)核心问题是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的观点 | 第42-43页 |
(三)创新方式方法是关键 | 第43-44页 |
(四)情感+艺术作保障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件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