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2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实施方案 | 第14页 |
1.5 数据来源 | 第14-15页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1 建设用地 | 第15页 |
2.1.2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 第15-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土地供给理论 | 第16页 |
2.2.2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 第17页 |
2.2.4 中心地理论 | 第17-18页 |
2.2.5 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18-19页 |
3.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32页 |
3.1 四川省基本情况 | 第19-24页 |
3.1.1 自然条件 | 第19-20页 |
3.1.2 经济社会概况 | 第20页 |
3.1.3 五大经济区 | 第20-24页 |
3.2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 第24-25页 |
3.2.1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提出 | 第24-25页 |
3.2.2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内涵 | 第25页 |
3.3 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 | 第25-32页 |
3.3.1 四川省整体土地利用现状 | 第25-28页 |
3.3.2 五大经济区土地利用状况 | 第28-32页 |
4.四川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 第32-36页 |
4.1 基于DEA方法的评价模型 | 第32-34页 |
4.1.1 传统DEA方法概述 | 第32-33页 |
4.1.2 超效率DEA模型 | 第33页 |
4.1.3 Malmquist生产力指数 | 第33-34页 |
4.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36页 |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4页 |
4.2.2 构建指标体系 | 第34-36页 |
5.四川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 | 第36-47页 |
5.1 四川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静态分析 | 第36-42页 |
5.1.1 传统DEA模型运算 | 第36-38页 |
5.1.2 超效率DEA模型运算 | 第38-42页 |
5.2 四川省建设用地利用MALMQUIST动态效率评价 | 第42-45页 |
5.3 四川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6.结论及建议 | 第47-51页 |
6.1 结论 | 第47-48页 |
6.2 建议 | 第48-50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