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模拟酶的概况 | 第11-13页 |
1.1.1 模拟酶的定义 | 第11页 |
1.1.2 模拟酶的特点 | 第11-13页 |
1.1.3 模拟酶的展望 | 第13页 |
1.2 模拟过氧化物酶的研究类型 | 第13-14页 |
1.2.1 辣根过氧化物酶型模拟酶 | 第14页 |
1.2.2 纳米酶型模拟酶 | 第14页 |
1.3 本论文模拟过氧化物酶的构建材料 | 第14-17页 |
1.3.1 铁卟啉化合物 | 第14-15页 |
1.3.2 组氨酸和咪唑 | 第15-16页 |
1.3.3 十烷基硫酸钠 | 第16-17页 |
1.4 本研究模拟酶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光谱学分析法 | 第17页 |
1.4.2 模拟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思路 | 第18-21页 |
2 血红素-组氨酸-咪唑纳米复合物模拟过氧化物酶光谱学研究 | 第21-41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2-27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2-23页 |
2.1.4 实验步骤 | 第23-27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9页 |
2.2.1 模拟过氧化物酶的酶促反应过程 | 第27-28页 |
2.2.2 血红素的浓度对模拟过氧化物酶的表观活性影响 | 第28-29页 |
2.2.3 组氨酸和咪唑的浓度对模拟过氧化物复合物的表观活性影响 | 第29-30页 |
2.2.4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模拟过氧化物复合物的测试 | 第30-31页 |
2.2.5 酸碱度对模拟过氧化物酶的表观活性影响 | 第31-32页 |
2.2.6 模拟过氧化物酶的酶动力学参数测试 | 第32-35页 |
2.2.7 高浓度过氧化氢对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第35-37页 |
2.2.8 金属离子对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第37-38页 |
2.2.9 三种氨基酸对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 结论 | 第39-41页 |
3 胶团模拟过氧化物酶电化学研究 | 第41-53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3.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2页 |
3.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2-43页 |
3.1.4 实验步骤 | 第43-4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3.2.1 循环伏安法测试不同修饰化电极 | 第45-46页 |
3.2.2 磷酸盐缓冲溶液酸碱度对全修饰化电极Chi/MAP/HFs/GCE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3 全修饰电极Chi/MAP/HFs/GCE不同扫速循环伏安测试 | 第47-48页 |
3.2.4 不同修饰化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响应检测 | 第48-52页 |
3.3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