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1 论文框架 | 第1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 多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 | 第13-26页 |
2.1 项目管理概述 | 第13-15页 |
2.1.1 项目的定义 | 第13-14页 |
2.1.2 项目管理的定义及内容 | 第14页 |
2.1.3 项目管理的过程 | 第14-15页 |
2.2 多项目管理概述 | 第15-17页 |
2.2.1 多项目管理产生的背景 | 第15页 |
2.2.2 多项目管理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2.2.3 多项目管理的内容及作用 | 第16页 |
2.2.4 多项目管理与传统项目管理之间的区别 | 第16-17页 |
2.2.5 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 第17页 |
2.3 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 | 第17-21页 |
2.3.1 传统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 第18页 |
2.3.2 基于PMO的组织模式的架构 | 第18-21页 |
2.4 多项目的管理实施过程重点 | 第21-26页 |
2.4.1 明确项目的战略定位 | 第21页 |
2.4.2 项目之间的协调 | 第21-24页 |
2.4.3 项目的实施与后期跟踪管理 | 第24-26页 |
3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 | 第26-35页 |
3.1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 第26页 |
3.1.1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 第26页 |
3.1.2 后期扶持的原因 | 第26页 |
3.2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 | 第26-31页 |
3.2.1 开展项目扶持的必要性 | 第27页 |
3.2.2 后扶项目的种类 | 第27-30页 |
3.2.3 后扶项目的特点 | 第30页 |
3.2.4 后扶项目与一般项目的区别 | 第30-31页 |
3.3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情况 | 第31-33页 |
3.3.1 后扶项目管理现状 | 第31-32页 |
3.3.2 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3.4 后扶项目管理引入多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4 移民管理机构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构建 | 第35-40页 |
4.1 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应用于移民管理机构的需求分析 | 第35-36页 |
4.2 多项目管理理论下移民管理组织机构的构建 | 第36-40页 |
4.2.1 构建基于多项目的管理层次体系 | 第36-37页 |
4.2.2 成立移民管理机构的PMO | 第37-40页 |
5 多项目管理在后期扶持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 第40-51页 |
5.1 移民后扶多项目管理实施程序 | 第40页 |
5.2 后期扶持项目的选择与确定 | 第40-44页 |
5.2.1 明确移民后扶工作的战略目标 | 第40-41页 |
5.2.2 从战略目标分析选择合适的后扶项目 | 第41-44页 |
5.3 对所选的项目进行组合优化 | 第44-45页 |
5.4 后扶项目的实施与跟踪 | 第45-46页 |
5.5 实证分析 | 第46-49页 |
5.5.1 S县移民及后扶项目的基本情况 | 第46-47页 |
5.5.2 S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多项目管理实践 | 第47-48页 |
5.5.3 S县水库移民后扶项目管理问题的解决 | 第48-49页 |
5.6 应用多项目管理理论管理后扶项目的模式总结 | 第49-51页 |
5.6.1 多项目管理在后扶项目管理中应用模式总结 | 第49-50页 |
5.6.2 后扶项目管理应用多项目管理理论的优越性分析 | 第50-5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总结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