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9页 |
1.1 我国悬赏广告法律制度的演进 | 第11-15页 |
1.1.1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三条之前 | 第12-13页 |
1.1.2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三条 | 第13-15页 |
1.2 学说争议及实践分歧 | 第15-19页 |
1.2.1 理论界的认识争议 | 第15-17页 |
1.2.2 司法实践中的分歧 | 第17-19页 |
2 悬赏广告性质的比较法考察 | 第19-26页 |
2.1 大陆法系中的立法与学说 | 第19-23页 |
2.1.1 契约说 | 第19-21页 |
2.1.2 单方行为说 | 第21-22页 |
2.1.3 其他认识 | 第22-23页 |
2.2 英美法系中的另类视角 | 第23-26页 |
2.2.1 私人目的的悬赏广告—单边契约说 | 第23-24页 |
2.2.2 公权力目的的悬赏广告—单独法律行为说 | 第24-26页 |
3 悬赏广告法律性质之我见——单方行为说的理据 | 第26-33页 |
3.1 意思自治-单方允诺的效力根据 | 第26-29页 |
3.1.1 合意原则及其扬弃 | 第26-27页 |
3.1.2 单方允诺的效力根据 | 第27-29页 |
3.2 公平正义-行为人权益的保护 | 第29-30页 |
3.3 经济分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第30-33页 |
4 单方行为说下悬赏广告制度的完善 | 第33-41页 |
4.1 单方法律行为地位正常化 | 第33-35页 |
4.2 单方行为说下悬赏广告制度的具体构造 | 第35-41页 |
4.2.1 悬赏广告的成立要件 | 第35-36页 |
4.2.2 悬赏广告的撤销 | 第36-39页 |
4.2.3 报酬请求权的给付 | 第39-41页 |
5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索引 | 第46-47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