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22页 |
1.2.1 瓦斯涌出量预测 | 第13-17页 |
1.2.2 瓦斯浓度预测方法 | 第17-18页 |
1.2.3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 第18-22页 |
1.3 简要评述总结 | 第22-2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瓦斯动态的主控因素分析 | 第27-36页 |
2.1 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浓度的主控因素分析 | 第27-30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27页 |
2.1.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0页 |
2.2 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分析 | 第30-34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30页 |
2.2.2 机理分析 | 第30-31页 |
2.2.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2.2.4 指标选取分析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瓦斯动态预测及分析方法研究 | 第36-66页 |
3.1 智能信息处理 | 第36-38页 |
3.1.1 主要特点 | 第36-37页 |
3.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3.2 对立度 | 第38-44页 |
3.2.1 理论背景 | 第38-41页 |
3.2.2 基本概念 | 第41-44页 |
3.3 对立度数值计算算法 | 第44-51页 |
3.3.1 算法原理 | 第45-46页 |
3.3.2 算法步骤 | 第46-51页 |
3.4 对立度分类计算算法 | 第51-54页 |
3.4.1 算法原理 | 第51-53页 |
3.4.2 算法步骤 | 第53-54页 |
3.5 信息生成算法 | 第54-64页 |
3.5.1 理论背景 | 第54-57页 |
3.5.2 算法原理 | 第57-61页 |
3.5.3 数值计算句型模板 | 第61-62页 |
3.5.4 分类计算句型模板 | 第62-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OD-NC+IG在瓦斯涌出量及瓦斯浓度预测及分析中的应用 | 第66-100页 |
4.1 引言 | 第66页 |
4.2 基于OD-NC+IG的瓦斯涌出量预测及分析 | 第66-90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66-68页 |
4.2.2 基于OD-NC的瓦斯涌出量预测 | 第68-87页 |
4.2.3 基于IG的瓦斯涌出量分析 | 第87-90页 |
4.3 基于OD-NC+IG的瓦斯浓度预测及分析 | 第90-93页 |
4.3.1 数据来源 | 第90-92页 |
4.3.2 基于OD-NC的瓦斯浓度预测 | 第92页 |
4.3.3 基于IG的瓦斯浓度分析 | 第92-93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93-98页 |
4.4.1 对立度数值计算算法结果分析 | 第93-97页 |
4.4.2 信息生成算法结果分析 | 第97-9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五章 OD-CC+IG在煤与瓦斯突出及瓦斯安全状态中预测及分析的应用 | 第100-116页 |
5.1 引言 | 第100页 |
5.2 基于OD-CC+IG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分析 | 第100-109页 |
5.2.1 数据来源 | 第100-102页 |
5.2.2 基于OD-CC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 第102-109页 |
5.2.3 基于IG的煤与瓦斯突出分析 | 第109页 |
5.3 基于OD-CC+IG的瓦斯安全状态预测及分析 | 第109-111页 |
5.3.1 数据来源 | 第109-111页 |
5.3.2 基于OD-CC的瓦斯安全状态预测 | 第111页 |
5.3.3 基于IG的瓦斯安全状态分析 | 第111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111-114页 |
5.4.1 对立度分类计算算法结果分析 | 第111-114页 |
5.4.2 信息生成算法结果分析 | 第11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六章 基于OD+IG的预测模型实现与应用 | 第116-126页 |
6.1 引言 | 第116页 |
6.2 智能预测模型实现 | 第116-119页 |
6.2.1 模型需求分析 | 第116-117页 |
6.2.2 模型结构功能设计 | 第117-118页 |
6.2.3 模型界面设计 | 第118-119页 |
6.3 智能预测模型应用 | 第119-124页 |
6.3.1 矿山基本情况 | 第119-121页 |
6.3.2 实例验证 | 第121-12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7.1 结论 | 第126-128页 |
7.2 创新点 | 第128-129页 |
7.3 展望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45-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