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式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能量回收与动力匹配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1.3.1 动力匹配技术 | 第17-20页 |
| 1.3.2 动臂能量回收技术 | 第20-21页 |
| 1.3.3 回转制动能量回收技术 | 第21-22页 |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1.5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2章 液压挖掘机混合动力方案分析 | 第25-42页 |
| 2.1 混合动力方案的选择 | 第25-26页 |
| 2.1.1 混合动力原理 | 第25页 |
| 2.1.2 油电混合动力的分类 | 第25-26页 |
| 2.2 方案选择分析 | 第26-30页 |
| 2.3 混合动力建模 | 第30-36页 |
| 2.4 仿真分析 | 第36-41页 |
| 2.5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3章 带能量回收及流量再生动臂系统研究 | 第42-55页 |
| 3.1 可回收能量分析 | 第42-44页 |
| 3.1.1 动臂系统能耗损失分析 | 第42-44页 |
| 3.1.2 动臂流量再生系统 | 第44页 |
| 3.2 能量回收系统 | 第44-45页 |
| 3.3 系统的建模 | 第45-49页 |
| 3.3.1 普通动臂系统 | 第45-46页 |
| 3.3.2 动臂流量再生系统 | 第46-47页 |
| 3.3.3 动臂能量回收系统 | 第47-48页 |
| 3.3.4 带势能回收的动臂流量再生系统 | 第48-49页 |
| 3.4 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 3.4.1 仿真输入 | 第49页 |
| 3.4.2 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3.5 关键参数对回收效率的影响 | 第51-54页 |
| 3.5.1 马达排量对回收效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3.5.2 进口节流阀对回收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3.5.3 出口节流阀对回收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3.6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4章 回转系统可回收能量的分析与研究 | 第55-75页 |
| 4.1 回转系统能耗分析 | 第55页 |
| 4.2 回转制动能量回收方案 | 第55-58页 |
| 4.3 回转制动系统建模 | 第58-62页 |
| 4.3.1 回转转矩计算 | 第58-59页 |
| 4.3.2 蓄能器的选择 | 第59-62页 |
| 4.4 仿真分析 | 第62-65页 |
| 4.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 4.4.2 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 4.5 结构参数对回收效率的影响 | 第65-69页 |
| 4.5.1 蓄能器体积对能量回收的影响 | 第65-67页 |
| 4.5.2 充气压力对蓄能器能量回收的影响 | 第67-68页 |
| 4.5.3 阻尼系数对蓄能器能量回收的影响 | 第68-69页 |
| 4.6 4t级仿真分析 | 第69-74页 |
| 4.6.1 蓄能器体积对能量回收的影响 | 第70-71页 |
| 4.6.2 充气压力对蓄能器能量回收的影响 | 第71-73页 |
| 4.6.3 阻尼系数对蓄能器能量回收的影响 | 第73-74页 |
| 4.7 小结 | 第74-75页 |
| 第5章 并联混合动力整机动力匹配 | 第75-86页 |
| 5.1 发动机动态数学模型 | 第75-78页 |
| 5.1.1 模型建立 | 第75-77页 |
| 5.1.2 模型验证 | 第77-78页 |
| 5.2 基于多参数协调不同模式下动态控制策略 | 第78-81页 |
| 5.3 整机动态模型 | 第81页 |
| 5.4 仿真分析 | 第81-85页 |
| 5.4.1 动力特性分析 | 第82-84页 |
| 5.4.2 经济性分析 | 第84-85页 |
| 5.5 小结 | 第85-86页 |
| 第6章 回转制动能量回收模拟试验研究 | 第86-96页 |
| 6.1 试验目的 | 第86-87页 |
| 6.2 试验原理 | 第87页 |
| 6.3 试验方案 | 第87-90页 |
| 6.4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90-95页 |
| 6.4.1 充气压力对蓄能器能量回收的影响 | 第90-94页 |
| 6.4.2 体积对蓄能器能量回收的影响 | 第94-95页 |
| 6.5 小结 | 第95-9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