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行为的逆周期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1.4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6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21-23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6.2 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贷款损失准备的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1 贷款损失准备含义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2.1.1 贷款损失准备的含义 | 第23-24页 |
2.1.2 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2.2 贷款损失准备的周期特征 | 第25-28页 |
2.2.1 贷款损失准备的周期性 | 第25-26页 |
2.2.2 前瞻性和后瞻性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 | 第26-28页 |
2.3 贷款损失准备管理理论 | 第28-30页 |
2.3.1 资本管理理论 | 第28页 |
2.3.2 盈余管理理论 | 第28-30页 |
第3章 理论假说与模型构建 | 第30-40页 |
3.1 理论假说 | 第31-36页 |
3.1.1 贷款损失准备金与经济周期 | 第31-33页 |
3.1.2 贷款损失准备金逆周期特征的异质性 | 第33-34页 |
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货币政策 | 第34-36页 |
3.2 模型构建 | 第36-40页 |
3.2.1 一个关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简易模型 | 第36-37页 |
3.2.2 本文的基准模型 | 第37-39页 |
3.2.3 修订的基准模型 | 第39-40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 | 第40-51页 |
4.1 估计方法 | 第40-41页 |
4.2 样本与数据 | 第41页 |
4.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1-42页 |
4.4 实证结果 | 第42-49页 |
4.4.1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周期性 | 第43-44页 |
4.4.2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在周期内的异质性 | 第44-45页 |
4.4.3 分类样本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周期性 | 第45-47页 |
4.4.4 货币政策与贷款损失准备的周期性 | 第47-49页 |
4.5 稳健性检验 | 第49-51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51-54页 |
5.1 加强监管的针对性 | 第51-52页 |
5.2 充分考虑监管对象的差异性 | 第52页 |
5.3 完善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 第52-53页 |
5.4 增进货币当局与监管当局的沟通与合作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