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陶粒概述 | 第13页 |
1.2 焙烧法生产陶粒的工艺流程及焙烧过程机理 | 第13-16页 |
1.2.1 膨胀法生产陶粒的工艺流程 | 第13-14页 |
1.2.2 陶粒焙烧的过程机理 | 第14-16页 |
1.3 FLUENT和ANSYS概述 | 第16-17页 |
1.3.1 Fluent软件概述 | 第16页 |
1.3.2 ANSYS软件 | 第16-17页 |
1.4 回转窑传热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4.1 回转窑数值模拟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2 回转窑数值模拟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 第20-23页 |
第2章 陶粒回转窑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2.1 气体运动的控制方程 | 第23-24页 |
2.1.1 连续性方程 | 第23页 |
2.1.2 伯努利方程 | 第23页 |
2.1.3 欧拉冲量方程 | 第23-24页 |
2.2 湍流模型 | 第24-25页 |
2.2.1 气体流动性质 | 第24页 |
2.2.2 标准k-ε模型 | 第24-25页 |
2.3 传热模型 | 第25页 |
2.3.1 稳定态传导传热 | 第25页 |
2.3.2 对流给热 | 第25页 |
2.3.3 辐射传热 | 第25页 |
2.4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和计算方法 | 第25-30页 |
2.4.1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25-30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30-31页 |
第3章 回转窑的传热及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1-43页 |
3.1 前言 | 第31页 |
3.2 回转窑内传热分析 | 第31-34页 |
3.2.1 回转窑由窑表到内衬表面的导热 | 第31-33页 |
3.2.2 窑内壁与烟气间的传热 | 第33-34页 |
3.3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3.3.1 基本假设 | 第34-35页 |
3.3.2 网格划分 | 第35-36页 |
3.3.3 计算模型 | 第36页 |
3.3.4 材料特性及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3.4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3.4.1 回转窑内温度场 | 第37-38页 |
3.4.2 烟气温度场分析 | 第38-39页 |
3.4.3 烟气流场分布 | 第39-40页 |
3.4.4 组分量浓度分布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第4章 内外风比例对回转窑烧成氛围影响的研究 | 第43-54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43-45页 |
4.3 数学模型 | 第45-48页 |
4.3.1 k-ε模型 | 第45页 |
4.3.2 煤燃烧模型 | 第45-46页 |
4.3.3 辐射传热的模型 | 第46-48页 |
4.4 边界条件与简化 | 第48页 |
4.5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4.5.1 内外风比例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49-50页 |
4.5.2 内外风的比例对烟气速度分布的影响 | 第50-53页 |
4.6 结论 | 第53-54页 |
第5章 回转窑温度场计算及其对内衬故障的识别 | 第54-62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回转窑的传热分析 | 第54-58页 |
5.2.1 回转窑内部传热的基本理论 | 第54-55页 |
5.2.2 建立模型 | 第55页 |
5.2.3 回转窑物性参数以单元类型选择 | 第55页 |
5.2.4 边界条件及计算参数 | 第55-58页 |
5.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5.3.1 内衬结圈对窑表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58-59页 |
5.3.2 窑皮脱落对窑表温度分布云图的影响 | 第59-60页 |
5.3.3 红窑下内衬伤损程度对窑表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60-61页 |
5.4 结论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