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2-23页 |
1.1 超级电容器 | 第12-18页 |
1.1.1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 | 第12-14页 |
1.1.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 | 第14-15页 |
1.1.3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 第15-18页 |
1.2 杂原子掺杂的生物质基焦炭及多孔炭超级电容器 | 第18-21页 |
1.2.1 石墨烯 | 第18页 |
1.2.2 生物质基氮掺杂焦炭及多孔炭电极材料 | 第18-21页 |
1.3 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21-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29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4-29页 |
2.3.1 形貌观察 | 第24页 |
2.3.2 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2.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25-29页 |
第三章 生物质基氮掺杂焦炭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9-62页 |
3.1 前言 | 第29-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3.2.1 石墨烯/木质素磺酸钠/PPD生物质基焦炭材料的制备 | 第30页 |
3.2.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3.2.3 表征 | 第31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61页 |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1-33页 |
3.3.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3-34页 |
3.3.3 XRD以及Raman光谱分析 | 第34-36页 |
3.3.4 XPS光谱分析 | 第36-39页 |
3.3.5 热失重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3.3.6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 第40-42页 |
3.3.7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2-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生物质基氮掺杂多孔炭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2-70页 |
4.1 前言 | 第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4.2.1 生物质基氮掺杂多孔炭的制备 | 第62页 |
4.2.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2-63页 |
4.2.3 表征 | 第63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69页 |
4.3.1 NPC-750 和 PC-750 的 XRD 分析 | 第63页 |
4.3.2 NPC-750 和 PC-750 的 XPS 分析 | 第63-64页 |
4.3.4 NPC-750和PC-750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 | 第64-65页 |
4.3.5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5-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水热交联及化学活化制备氮掺杂多孔碳 | 第70-81页 |
5.1 前言 | 第7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0-71页 |
5.2.1 氮掺杂多孔炭的制备 | 第70-71页 |
5.2.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1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1-75页 |
5.3.1 NPC_(1:1)-3-800 和 PC-800 的 SEM 和 TEM 分析 | 第71-72页 |
5.3.2 NPC_(1:1)-3-800 和 PC-800 的 XRD 分析 | 第72-73页 |
5.3.3 NPC_(1:1)-3-800 和 PC-800 的 XPS 分析 | 第73-74页 |
5.3.4 NPC_(1:1)-3-800和PC-800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 | 第74-75页 |
5.4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75-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