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第2章 案件概要 | 第13-16页 |
| 2.1 基本案情 | 第13页 |
| 2.2 法院审理结果 | 第13-16页 |
| 2.2.1 审结果 | 第13-15页 |
| 2.2.2 二审结果 | 第15-16页 |
| 第3章 争议焦点 | 第16-19页 |
| 3.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下借款合同效力的争议 | 第16页 |
| 3.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下担保合同效力的争议 | 第16-17页 |
| 3.3 刑民交叉程序问题的争议 | 第17-19页 |
| 第4章 案件评析 | 第19-36页 |
| 4.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的界定 | 第19-22页 |
| 4.1.1 民间借贷的概念 | 第19-20页 |
| 4.1.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概念 | 第20-22页 |
| 4.1.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的区别 | 第22页 |
| 4.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下的民间借款合同效力认定 | 第22-28页 |
| 4.2.1 既有同类判决之基本态度 | 第22-24页 |
| 4.2.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下借款合同效力的理论评析 | 第24-28页 |
| 4.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下担保合同效力的认定 | 第28-30页 |
| 4.3.1 借款合同有效时担保合同原则上有效 | 第28-29页 |
| 4.3.2 借款合同有效时担保合同因自身原因无效 | 第29页 |
| 4.3.3 借款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无效 | 第29-30页 |
| 4.4 刑民交叉的程序问题研究 | 第30-36页 |
| 4.4.1 现有相关立法规定 | 第30-32页 |
| 4.4.2 司法实践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交叉案件的处理 | 第32-33页 |
| 4.4.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民间借贷交叉处理模式的构建 | 第33-36页 |
| 结论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