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克里玛文学创作中的伦理秩序建构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1页 |
1.1 作者简介 | 第7页 |
2.1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2.1.1 理论意义 | 第7-8页 |
2.1.2 实际意义 | 第8页 |
3.1 国内外研究 | 第8-11页 |
3.1.1 国外现状研究 | 第8页 |
3.1.2 国内现状研究 | 第8-11页 |
第一章 极权统治下政治伦理的建构 | 第11-19页 |
1.1 纳粹统治下犹太人的伦理建构 | 第11-16页 |
1.1.1 犹太人被边缘的历史与现实境况 | 第12-13页 |
1.1.2 犹太人被边缘的身体创伤与精神漂泊 | 第13-14页 |
1.1.3 纳粹统治下犹太人的伦理建构 | 第14-16页 |
1.2 外部势力侵入下知识分子的伦理建构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家庭伦理的建构 | 第19-24页 |
2.1 两性伦理的建构 | 第19-22页 |
2.1.1 对传统观念的反叛 | 第19-22页 |
2.1.2 对自由的两性关系建构 | 第22页 |
2.2 代际伦理的建构 | 第22-24页 |
2.2.1 对传统代际关系的消解 | 第22-23页 |
2.2.2 对救赎的代际关系建构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伦理秩序建构的叙事策略 | 第24-33页 |
3.1 隐喻叙事策略 | 第24-30页 |
3.1.1 隐喻的内容层面:政权与希望的交替 | 第24-28页 |
3.1.2 隐喻的结构层面:人物与时代的命运 | 第28-30页 |
3.2 幽默叙事策略 | 第30-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作者简介 | 第37-38页 |
附件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