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页 |
1.4 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新型型线组成及其啮合特性分析 | 第13-27页 |
2.1 螺杆转子端面型线的设计 | 第13-20页 |
2.1.1 新型型线方程 | 第13-14页 |
2.1.2 共轭型线方程的求解 | 第14-20页 |
2.2 转子空间啮合方程及啮合特性 | 第20-24页 |
2.2.1 螺杆转子的螺旋齿面方程 | 第20-21页 |
2.2.2 螺杆转子空间啮合接触线方程 | 第21-22页 |
2.2.3 螺杆转子齿槽宽、螺齿齿厚的计算 | 第22-23页 |
2.2.4 泄漏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 | 第23-24页 |
2.3 全密封型螺杆转子型线及其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2.3.1 全密封型螺杆型线的方程 | 第24-25页 |
2.3.2 全密封型螺杆型线功能的判定 | 第25页 |
2.3.3 全密封型螺杆型线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螺杆转子的工作方式及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27-36页 |
3.1 螺杆泵的简介 | 第27页 |
3.2 双螺杆转子的工作形式 | 第27-29页 |
3.2.1 螺杆转子的增压时的压力分布 | 第27-28页 |
3.2.2 螺杆转子的流道布置形式 | 第28-29页 |
3.3 螺杆转子的建模及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29-35页 |
3.3.1 理论流量的计算 | 第29-33页 |
3.3.2 有效功率的计算 | 第33-34页 |
3.3.3 螺杆转子的建模及尺寸参数的确定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双螺杆转子的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 第36-50页 |
4.1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36页 |
4.1.1 有限元方法理论 | 第36页 |
4.1.2 ANSYS分析软件简介 | 第36页 |
4.2 双螺杆转子的静力学分析 | 第36-40页 |
4.2.1 静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36页 |
4.2.2 新型型线转子的静力学分析 | 第36-39页 |
4.2.3 全密封型转子的静力学分析 | 第39-40页 |
4.3 双螺杆转子的动力学分析 | 第40-48页 |
4.3.1 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40-44页 |
4.3.2 新型型线双螺杆转子固有特性分析 | 第44-47页 |
4.3.3 全密封型型线双螺杆转子固有特性分析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螺杆转子的力热变形分析 | 第50-67页 |
5.1 力热变形分析理论 | 第50-52页 |
5.2 新型型线螺杆转子的热分析 | 第52-60页 |
5.2.1 双螺杆转子稳态温度场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5.2.2 新型型线螺杆转子力、热变形有限元分析 | 第54-60页 |
5.3 全密封型型线螺杆转子的热分析 | 第60-66页 |
5.3.1 全密封型螺杆转子稳态温度场结果及分析 | 第60-61页 |
5.3.2 全密封型型线螺杆转子力、热变形有限元分析 | 第61-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