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古浪县城旧城更新开发强度研究--以居住(商住混合)用地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5页
        1.1.1 旧城更新视角下的背景第10-13页
        1.1.2 开发强度视角下的背景第13-14页
        1.1.3 居住用地视角下的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对象第15-16页
        1.2.1 研究对象解读第15页
        1.2.2 研究范围界定第15-16页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6-19页
        1.3.1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3.2 研究意义第17-19页
    1.4 相关概念解析第19-22页
        1.4.1 开发强度第19页
        1.4.2 容积率第19-21页
        1.4.3 容积率值域化第21页
        1.4.4 居住用地第21页
        1.4.5 城市混合用地第21-22页
    1.5 研究内容第22-24页
    1.6 研究框架第24-26页
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6-38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26-28页
        2.1.1 地租理论第26页
        2.1.2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第26-27页
        2.1.3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第27页
        2.1.4 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理论第27-28页
        2.1.5 门槛理论第28页
    2.2 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究第28-34页
        2.2.1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的演变第28-30页
        2.2.2 国外城市更新理论的演变第30-31页
        2.2.3 国内城市更新实践的演变第31-33页
        2.2.4 国内城市更新理论的演变第33-34页
    2.3 容积率理论研究第34-36页
        2.3.1 国外容积率理论研究的演变第34-35页
        2.3.2 国内容积率理论研究的演变第35-36页
    2.4 小结第36-38页
3 古浪县城旧城更新基本状况概述第38-60页
    3.1 古浪县城旧城区概况第38-45页
        3.1.1 地理位置概况第38-39页
        3.1.2 人口及社区现状概况第39-40页
        3.1.3 建设现状概况第40-45页
    3.2 古浪县城旧城更新的历史演变第45-46页
        3.2.1 以未开发利用土地—润泽苑小区为例第45页
        3.2.2 以村庄建设土地—夏润新村为例第45-46页
        3.2.3 以三类居住用地—惠民小区为例第46页
    3.3 古浪县城旧城更新的基本概况第46-55页
        3.3.1 现有地段旧城更新开发特征第47-54页
        3.3.2 旧城更新采取模式的现状评述第54-55页
    3.4 其他成功案例借鉴第55-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4 旧城更新开发强度指标构建方法第60-88页
    4.1 旧城更新开发强度指标构建方法基本原则第60-61页
    4.2 影响旧城更新容积率制定的相关因素第61-66页
        4.2.1 公众的利益关注点第61-64页
        4.2.2 政府的利益关注点第64-65页
        4.2.3 开发商的利益关注点第65-66页
    4.3 各类用地性质特点第66-68页
        4.3.1 居住用地第67页
        4.3.2 混合用地第67-68页
    4.4 旧城更新开发强度各用地性质指标的上下限确定第68-84页
        4.4.1 旧城开发强度上限的确定第68-82页
        4.4.2 旧城开发强度下限的确定第82-83页
        4.4.3 开发强度与利润率的关系第83-84页
    4.5 开发强度弹性管理及调控方法第84-86页
        4.5.1 容积率奖励第84-85页
        4.5.2 地块容积率转移与转让第85页
        4.5.3 地下容积率的开发第85-86页
    4.6 本章小结第86-88页
5 古浪县城旧城更新开发强度适宜性研究第88-118页
    5.1 多层建筑居住用地地段A开发强度上下限研究第89-100页
        5.1.1 地段A开发强度上限研究第89-95页
        5.1.2 地段A开发强度下限测算第95-100页
        5.1.3 地段A开发强度与利润率关系第100页
    5.2 小高层建筑居住用地地段B开发强度上下限研究第100-110页
        5.2.1 地段B开发强度上限研究第100-106页
        5.2.2 地段B开发强度下限研究第106-110页
        5.2.3 地段B开发强度与利润率关系第110页
    5.3 商住混合用地地段C开发强度上下限研究第110-116页
        5.3.1 地段C开发强度上限研究第110-113页
        5.3.2 地段C开发强度下限研究第113-116页
        5.3.3 地段C开发强度与利润率关系第116页
    5.4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6 结论与启示第118-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图录第130-132页
表录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沙地区既有住宅外窗遮阳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下的城市绿道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