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热传导的冲击动力学数值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4-24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 1.2 有限元法的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 1.3 光滑粒子法的研究动态 | 第16-22页 |
| 1.3.1 光滑粒子法的核心思想 | 第17-18页 |
| 1.3.2 光滑粒子法的发展 | 第18-20页 |
| 1.3.3 光滑粒子法的应用 | 第20-22页 |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1.4.2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23-24页 |
| 2 计及热传导的冲击动力学有限元方法 | 第24-49页 |
| 2.1 冲击动力学基本方程及有限元离散 | 第24-30页 |
| 2.2 有限元热传导理论 | 第30-36页 |
| 2.2.1 有限元热传导基本方程及变分 | 第30-31页 |
| 2.2.2 三角形单元的分析 | 第31-36页 |
| 2.3 热传导程序的嵌入与完整计算流程 | 第36-37页 |
| 2.4 实例分析 | 第37-48页 |
| 2.4.1 泰勒杆冲击 | 第37-44页 |
| 2.4.2 梯形试件绝热剪切 | 第44-4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3 计及热传导的冲击动力学SPH方法 | 第49-91页 |
| 3.1 核估计与粒子近似 | 第49-54页 |
| 3.1.1 核估计 | 第49-52页 |
| 3.1.2 粒子近似 | 第52-54页 |
| 3.2 冲击动力学基本方程及SPH离散 | 第54-61页 |
| 3.2.1 直角坐标系下的SPH离散 | 第55-57页 |
| 3.2.2 柱坐标系下的SPH离散 | 第57-61页 |
| 3.3 SPH热传导基本理论及离散 | 第61-63页 |
| 3.4 其他相关问题 | 第63-70页 |
| 3.4.1 人工粘性 | 第63-65页 |
| 3.4.2 核函数 | 第65-66页 |
| 3.4.3 光滑长度及粒子相互作用的对称性 | 第66-67页 |
| 3.4.4 粒子搜索 | 第67-68页 |
| 3.4.5 应变率及旋转率 | 第68-69页 |
| 3.4.6 时间步长 | 第69-70页 |
| 3.5 材料的界面处理 | 第70-71页 |
| 3.6 计算流程 | 第71-72页 |
| 3.7 实例分析 | 第72-90页 |
| 3.7.1 长杆弹侵彻陶瓷复合靶 | 第72-82页 |
| 3.7.2 平头弹对有限厚金属靶的剪切冲塞 | 第82-90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4 计及热传导的有限元和光滑粒子耦合算法 | 第91-107页 |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91页 |
| 4.2 耦合方法 | 第91-94页 |
| 4.3 接触算法 | 第94-96页 |
| 4.3.1 单元和单元 | 第94-95页 |
| 4.3.2 单元和粒子 | 第95-96页 |
| 4.3.3 粒子和粒子 | 第96页 |
| 4.4 耦合算法中的热传导计算 | 第96-98页 |
| 4.5 计算流程 | 第98页 |
| 4.6 实例分析 | 第98-106页 |
| 4.6.1 长杆弹侵彻陶瓷复合靶 | 第99-102页 |
| 4.6.2 平头弹对有限厚金属靶的剪切冲塞 | 第102-106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 5.1 工作总结 | 第107-108页 |
| 5.2 本文创新 | 第108-109页 |
| 5.3 未来展望 | 第109-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2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成果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