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直接作用固体除湿床的热湿传递机理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2.1 固体除湿材料 | 第16-19页 |
1.2.2 系统结构形式 | 第19-20页 |
1.2.3 太阳能及其它低温热源的利用 | 第20页 |
1.2.4 除湿床热湿传递模型的建立和数值分析 | 第20-24页 |
1.3 固体除湿空调系统的技术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5-2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测试平台 | 第26-38页 |
2.1 实验测试平台的建立 | 第26-31页 |
2.1.1 除湿床的构造 | 第26-27页 |
2.1.2 除湿床工作原理 | 第27-30页 |
2.1.3 实验测试系统 | 第30-31页 |
2.2 实验测点布置 | 第31页 |
2.3 实验测试仪器及设备 | 第31-35页 |
2.4 测试工况 | 第35-36页 |
2.5 减少实验测试误差的措施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除湿床除湿性能测试分析 | 第38-44页 |
3.1 除湿效率 | 第38-39页 |
3.2 有效除湿时间 | 第39-40页 |
3.3 逐时除湿量变化规律 | 第40-41页 |
3.4 除湿床吸附能效 | 第41-42页 |
3.5 称重法与计算法比较 | 第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除湿床再生性能测试分析 | 第44-58页 |
4.1 除湿层温度对再生过程的影响 | 第44-48页 |
4.2 不同再生方式的再生性能 | 第48-54页 |
4.2.1 再生量 | 第49-52页 |
4.2.2 再生率 | 第52-54页 |
4.3 温度与再生量的关系 | 第54-55页 |
4.4 再生风量对再生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不同再生方式比较 | 第58-65页 |
5.1 再生实验测试方法 | 第58-59页 |
5.2 微波辐射再生 | 第59-61页 |
5.3 热风再生 | 第61-63页 |
5.4 比较分析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除湿床热湿传递特性分析 | 第65-75页 |
6.1 热湿传递机理 | 第65-68页 |
6.1.1 热传导 | 第66页 |
6.1.2 对流换热 | 第66页 |
6.1.3 传质现象 | 第66-67页 |
6.1.4 液相水与水蒸气的热力平衡 | 第67-68页 |
6.2 除湿过程汽化潜热释放量 | 第68-69页 |
6.3 除湿床再生过程理论模型 | 第69-74页 |
6.3.1 辐射再生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9-72页 |
6.3.2 辐射再生过程能量平衡分析 | 第72-7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