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转GsPPCK1/GsPPCK3基因苜蓿对碱胁迫生理响应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前言第11-15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 PPCK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 PPCK在C4和CAM中的作用第12-13页
    1.4 逆境胁迫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第13-14页
    1.5 本研究的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1 本研究的课题来源第14页
        1.5.2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5-27页
    2.1 转GsPPCK1、GsPPCK3基因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第15-18页
        2.1.1 试验材料第15页
        2.1.2 试验方法第15-18页
    2.2 转GsPPCK1、GsPPCK3苜蓿的扦插扩繁第18-19页
        2.2.1 试验材料第18-19页
        2.2.2 试验方法第19页
    2.3 转GsPPCK1、GsPPCK3苜蓿的耐碱性分析第19-22页
        2.3.1 碱胁迫下表型分析第19页
        2.3.2 有机酸的积累第19-20页
        2.3.3 pH调节能力的研究第20-22页
    2.4 碱胁迫下转基因苜蓿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第22-24页
        2.4.1 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测定第22-23页
        2.4.2 C4关键酶PEPC、NADP-ME、PPDK,C3关键酶Rubisco、酶酶活测定第23-24页
    2.5 碱胁迫下转基因苜蓿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第24-27页
        2.5.1 试验材料第24-25页
        2.5.2 试验方法第25-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60页
    3.1 转GsPPCKs基因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第27-30页
        3.1.1 抗性植株的PCR检测第27-30页
    3.2 转GsPPCK1、GsPPCK3苜蓿的扦插扩繁第30-31页
    3.3 转GsPPCK1、GsPPCK3苜蓿的耐碱性分析第31-41页
        3.3.1 碱胁迫下转基因植株的表型第31-33页
        3.3.2 转基因苜蓿有机酸的积累第33-39页
        3.3.3 转基因苜蓿p H调节能力的研究第39-41页
    3.4 转基因苜蓿光合生理指标变化第41-55页
        3.4.1 碱胁迫下GsPPCKs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变化第41-48页
        3.4.2 转基因苜蓿光合相关酶酶活的测定第48-55页
    3.5 转GsPPCKs基因苜蓿C4、C3关键酶酶基因表达的差异第55-60页
        3.5.1 碱胁迫下转GsPPCKs基因苜蓿PEPC基因表达情况测定第55-56页
        3.5.2 碱胁迫下转GsPPCKs基因苜蓿NADP-MDH基因表达情况测定第56-57页
        3.5.3 碱胁迫下转GsPPCKs基因苜蓿NADP-ME基因表达情况测定第57页
        3.5.4 碱胁迫下转GsPPCKs基因苜蓿PPDK基因表达情况测定第57-58页
        3.5.5 碱胁迫下转GsPPCKs基因苜蓿C3关键酶基因Rubisco基因表达情况测定第58-60页
4 讨论第60-63页
    4.1 GsPPCK1和GsPPCK3基因的功能及不同之处第60页
    4.2 GsPPCK1、GsPPCK3超量表达对苜蓿耐碱性的正向调控作用第60-61页
    4.3 碱胁迫对光合代谢的影响第61-62页
    4.4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62-63页
5 结论第63-64页
    5.1 获得耐碱性转GsPPCK1、GsPPCK3基因苜蓿第63页
    5.2 明确了转GsPPCK1、GsPPCK3基因苜蓿对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第63页
    5.3 GsPPCK1、GsPPCK3基因的超量表达促进了转基因苜蓿在碱胁迫下的光合效率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半干旱区玉米喷灌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
下一篇:食线虫真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菌株退化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