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应力敏感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气水相渗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裂缝性底水气藏水侵规律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裂缝性底水气藏储层特征与水侵特征 | 第16-20页 |
2.1 裂缝性底水气藏储层特征 | 第16-17页 |
2.1.1 孔隙特征 | 第16页 |
2.1.2 裂缝特征 | 第16-17页 |
2.1.3 非均质性特征 | 第17页 |
2.2 裂缝性底水气藏水侵特征 | 第17-19页 |
2.2.1 水侵特征 | 第17-18页 |
2.2.2 微观水封特征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模拟地层条件应力敏感实验研究 | 第20-39页 |
3.1 应力敏感实验 | 第20-31页 |
3.1.1 应力敏感实验存在的不足 | 第20页 |
3.1.2 应力敏感实验条件 | 第20-22页 |
3.1.3 铁岩心应力敏感校正实验 | 第22-23页 |
3.1.4 标准岩心重复测试实验 | 第23页 |
3.1.5 应力敏感实验设计 | 第23-24页 |
3.1.6 应力敏感实验结果分析 | 第24-31页 |
3.2 岩心微观电镜扫描实验 | 第31-34页 |
3.3 温度对应力敏感影响机理 | 第34-35页 |
3.4 应力敏感评价 | 第35-38页 |
3.4.1 渗透率损害率 | 第35-36页 |
3.4.2 兰林应力敏感评价系数 | 第36-37页 |
3.4.3 罗瑞兰应力敏感评价系数 | 第37页 |
3.4.4 不同应力敏感评价对比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模拟地层条件气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 | 第39-56页 |
4.1 气水相对渗透率实验 | 第39-49页 |
4.1.1 气水相对渗透率实验设计 | 第39-46页 |
4.1.2 无裂缝岩心气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1.3 裂缝岩心气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2 温度对气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 第49-52页 |
4.3 岩心微观电镜扫描实验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裂缝性底水气藏水锥形态与突破时间研究 | 第56-77页 |
5.1 裂缝性底水气藏水锥形态研究 | 第56-71页 |
5.1.1 裂缝性底水气藏水锥形态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6-65页 |
5.1.2 底水水锥形态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71页 |
5.2 裂缝性底水气藏水锥突破时间研究 | 第71-76页 |
5.2.1 裂缝性底水气藏水锥突破时间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5.2.2 修正Scholos水锥突破时间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72-74页 |
5.2.3 底水水锥突破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 第74-7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裂缝性底水气藏水侵动态规律数值模拟 | 第77-97页 |
6.1 水侵机理模型的建立 | 第77-79页 |
6.1.1 机理模型设计 | 第77页 |
6.1.2 机理模型基础参数 | 第77-79页 |
6.2 应力敏感性对裂缝性底水气藏水侵规律的影响 | 第79-91页 |
6.2.1 应力敏感性对底水水侵规律的影响 | 第79-85页 |
6.2.2 不同温度下应力敏感性对底水水侵规律的影响 | 第85-91页 |
6.3 不同温度下相渗对裂缝性底水气藏水侵规律的影响 | 第91-9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7-99页 |
7.1 结论 | 第97-98页 |
7.2 建议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附录 应力敏感评价 | 第104-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