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21-22页 |
1 绪论 | 第22-3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2-23页 |
1.2 数字水印相关问题介绍 | 第23-28页 |
1.2.1 数字水印的基本框架 | 第23-24页 |
1.2.2 数字水印的分类 | 第24-25页 |
1.2.3 数字水印的应用 | 第25-26页 |
1.2.4 数字水印的性能评价 | 第26-27页 |
1.2.5 数字水印的攻击 | 第27-28页 |
1.3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1.3.1 基于几何不变量的水印算法 | 第28-29页 |
1.3.2 基于同步校正的水印算法 | 第29-30页 |
1.3.3 统计模型水印算法 | 第30-31页 |
1.3.4 零水印算法 | 第31-32页 |
1.4 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32-33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组织安排 | 第33-35页 |
2 基于快速精确圆谐-傅里叶矩的抗几何攻击图像水印算法 | 第35-56页 |
2.1 引言 | 第35页 |
2.2 圆谐-傅里叶矩 | 第35-47页 |
2.2.1 圆谐-傅里叶矩的定义 | 第35-36页 |
2.2.2 RHFM的传统计算方法 | 第36-38页 |
2.2.3 RHFM的快速精确计算方法 | 第38-41页 |
2.2.4 传统计算方法和快速精确方法对比 | 第41-44页 |
2.2.5 RHFM的几何不变性 | 第44-46页 |
2.2.6 RHFM的重构限制条件 | 第46-47页 |
2.3 水印算法 | 第47-51页 |
2.3.1 水印嵌入 | 第47-49页 |
2.3.2 水印提取 | 第49-51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2.4.1 不可感知性 | 第51-53页 |
2.4.2 鲁棒性 | 第53-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3 基于FLS-SVM和贝塞尔K型分布的同步校正彩色图像水印算法 | 第56-73页 |
3.1 引言 | 第56页 |
3.2 四元数离散傅里叶变换 | 第56-60页 |
3.2.1 彩色图像的四元数表示 | 第56-57页 |
3.2.2 彩色图像的QDFT | 第57页 |
3.2.3 QDFT的计算 | 第57-58页 |
3.2.4 四元数离散傅里叶逆变换 | 第58-59页 |
3.2.5 相位信息的重要性 | 第59-60页 |
3.3 四元数小波变换的统计建模 | 第60-63页 |
3.4 水印算法 | 第63-67页 |
3.4.1 水印嵌入 | 第63-66页 |
3.4.2 几何校正 | 第66-67页 |
3.4.3 水印提取 | 第67页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7-71页 |
3.5.1 不可感知性 | 第68页 |
3.5.2 FLS-SVM预测性能 | 第68-70页 |
3.5.3 鲁棒性 | 第70-7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4 基于极谐-傅里叶矩的图像描述 | 第73-94页 |
4.1 引言 | 第73-74页 |
4.2 极谐-傅里叶矩 | 第74-75页 |
4.3 PHFM的性质 | 第75-78页 |
4.3.1 径向基函数的零点数量 | 第77-78页 |
4.3.2 抑制问题 | 第78页 |
4.3.3 数值不稳定性 | 第78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8-93页 |
4.4.1 计算时间 | 第78-79页 |
4.4.2 图像重构 | 第79-82页 |
4.4.3 PHFM相位信息的重要性 | 第82-84页 |
4.4.4 旋转角度估计 | 第84-85页 |
4.4.5 精确矩选取 | 第85-87页 |
4.4.6 PHFM的几何不变性 | 第87-88页 |
4.4.7 目标识别 | 第88-9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5 基于极谐-傅里叶矩和Weibull分布的盲乘性水印检测算法 | 第94-111页 |
5.1 引言 | 第94页 |
5.2 PHFM幅值的非高斯性 | 第94-95页 |
5.3 PHFM幅值的统计建模 | 第95-99页 |
5.4 水印算法 | 第99-102页 |
5.4.1 水印嵌入 | 第99-101页 |
5.4.2 水印检测 | 第101-102页 |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0页 |
5.5.1 不可感知性 | 第102-104页 |
5.5.2 鲁棒性 | 第104-105页 |
5.5.3 与其它算法对比 | 第105-11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6 基于不变矩的抗几何攻击的图像零水印算法 | 第111-153页 |
6.1 引言 | 第111页 |
6.2 基于极复指数变换和Logistic映射的灰度图像零水印算法 | 第111-119页 |
6.2.1 极复指数变换 | 第111-113页 |
6.2.2 零水印构造 | 第113-115页 |
6.2.3 零水印验证 | 第115页 |
6.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5-118页 |
6.2.5 小结 | 第118-119页 |
6.3 基于四元数指数矩的彩色图像零水印算法 | 第119-135页 |
6.3.1 四元数指数矩 | 第120-125页 |
6.3.2 零水印构造 | 第125-128页 |
6.3.3 零水印验证 | 第128页 |
6.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8-134页 |
6.3.5 小结 | 第134-135页 |
6.4 基于三元数极谐-傅里叶矩和混沌映射的立体图像零水印算法 | 第135-151页 |
6.4.1 三元数极谐-傅里叶矩 | 第135-139页 |
6.4.2 精确TPHFM选取 | 第139-140页 |
6.4.3 零水印构造 | 第140-143页 |
6.4.4 零水印验证 | 第143-144页 |
6.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44-151页 |
6.4.6 小结 | 第15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51-15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53-156页 |
7.1 结论 | 第153-154页 |
7.2 创新点 | 第154页 |
7.3 展望 | 第154-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63-165页 |
致谢 | 第165-166页 |
作者简介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