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6-17页 |
1 绪论 | 第17-4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21页 |
1.1.1 数据中心的发展 | 第17-18页 |
1.1.2 传统数据中心网络 | 第18-20页 |
1.1.3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 | 第20-21页 |
1.1.4 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的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21-36页 |
1.2.1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的发展 | 第21-22页 |
1.2.2 数据中心网络的分类 | 第22-24页 |
1.2.3 以交换机为中心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 第24-29页 |
1.2.4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 第29-35页 |
1.2.5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36-40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1.3.2 本文组织结构 | 第38-40页 |
2 基于多端口服务器直接互联的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 第40-63页 |
2.1 引言 | 第40-41页 |
2.2 FleCube数据中心网络 | 第41-48页 |
2.2.1 FleCube网络结构 | 第41-43页 |
2.2.2 分治路由路径 | 第43-44页 |
2.2.3 FleCube结构性质 | 第44-48页 |
2.3 多路径路由 | 第48-53页 |
2.3.1 初级多路径路由 | 第49-51页 |
2.3.2 多路径路由 | 第51-53页 |
2.4 FleCube与其他结构的比较 | 第53-56页 |
2.5 FleCube评估 | 第56-62页 |
2.5.1 分治路由模拟 | 第57-60页 |
2.5.2 多路径路由模拟 | 第60-6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3 基于单端口和双端口服务器的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 第63-85页 |
3.1 引言 | 第63-64页 |
3.2 ComCell数据中心网络 | 第64-74页 |
3.2.1 ComCell网络结构 | 第64-66页 |
3.2.2 ComCell路由 | 第66-68页 |
3.2.3 ComCell结构性质 | 第68-72页 |
3.2.4 ComCell评估 | 第72-74页 |
3.3 DPCell数据中心网络 | 第74-84页 |
3.3.1 相关工作 | 第75-77页 |
3.3.2 DPCell网络结构 | 第77-79页 |
3.3.3 DPCell与其他结构的对比 | 第79-82页 |
3.3.4 DPCell评估 | 第82-8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4 基于贪心互联策略的自由规模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 第85-105页 |
4.1 引言 | 第85-86页 |
4.2 Length Shuffle连接 | 第86-88页 |
4.3 Length Shuffle连接在数据中心网络中的部署 | 第88-92页 |
4.3.1 随机连接和Length Shuffle连接 | 第89-90页 |
4.3.2 规则连接和Length Shuffle连接 | 第90页 |
4.3.3 路由策略 | 第90-91页 |
4.3.4 增量式部署 | 第91-92页 |
4.4 Length Shuffle连接属性分析 | 第92-100页 |
4.5 评估 | 第100-10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5 基于3级Clos结构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 第105-117页 |
5.1 引言 | 第105-106页 |
5.2 DPClos网络结构 | 第106-109页 |
5.2.1 Clos结构 | 第106-107页 |
5.2.2 第1类DPClos网络 | 第107-108页 |
5.2.3 第2类DPClos网络 | 第108-109页 |
5.3 DPClos性质 | 第109-113页 |
5.4 模拟实验 | 第113-11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6.1 结论 | 第117-118页 |
6.2 创新点 | 第118-119页 |
6.3 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作者简介 | 第131页 |